思静:《大学》D13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咱们先来简要回顾下《大学》的精要:

《大学》:三纲(是儒家修行方法的总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六证(指六个步骤、六个次第、六个层次,这是儒家修养非常关键的六个字,是修行的具体次第和方法)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一次第“止”: 树立愿景。

第二次第“定”: 明确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第三次第“静”: 使自己沉下来,静下来。

第四次第“安”: 使心安稳。

第五次第“虑”: 正确的思考。

第六次第“得”: 正确的行动。

次第,即次序

人生的一切事物重要性是不一致的。

不能等量奇观,要分出一个轻重缓急来。

在儒家六个层次的修行上,我们最应该下功夫的:

一个是定,一个是虑。是根本,是最重要的。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能分出轻重缓急,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接近于悟道了。

没有注意到次序的时候,就说明你对事物的重要性没有分清楚,

如果什么事情对你重要你都不清楚,那你肯定会错过机遇的。

所以《大学》里才把这个事强调得非常重要。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致知在格物”,是一个枢纽。

之所以通过“明明德于天下”可以达到“平天下”。

答案是“仁者无敌”

为什么呢,邀请你关注,我们下节分解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睁开眼睛,下床,到客厅,打开灯,开手机,打早起的卡,放下,没有多一眼的贪念,翻动屏幕.... 开冰箱,拨玉米,用...
    WinnaMa马惠珠阅读 365评论 0 3
  • 《大学》一曰“大人之学”,二曰为政之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成年之人,要在社会上立足,需要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二...
    事外淘缘阅读 683评论 1 8
  • 作者:木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儒学文化,一直是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传承了几千年,现在看风采依旧,他对人们...
    木棉MoMian阅读 934评论 2 10
  • 作品原文 大学(《礼记·大学》古本)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6...
    立晟舒适家阅读 619评论 0 1
  • 大学问 原文 吾师接初见之士,必借《学》、《庸》首章以指示圣学之全功,使知从入之路。师征思、田,将发,先授《大学问...
    无住居士阅读 13,200评论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