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思考

儿时的一个夜晚,一个人蜷缩在被子里,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白电视正在播放的一个镜头:一位老爷爷,年已半百,背靠大山而坐,浑浊的双眼含情地望向远方。前面,一个小女孩,蹦跶着走下山头,走向远方。具体的前因后果如今我已然不觉,但那一次的热泪盈眶却依旧深扎脑海。思绪游艺,旁屋伯父的雷霆鼾声闯入耳朵,想起了已逝的爷爷奶奶,想起了南方辗转的哥哥,想起了自己日复一日的惶恐和近乎看不见的未来,一次次徘徊在江湖之畔,一次次胆怯退缩,眼泪,在那一刻似欲成河。脑海里久久闪烁着一个模糊的问题:我的存在是之为何?

那时,读书甚少,又年轻无知,对这一问题求而未果。初中以后,心智日趋成熟。这段时间里,老师同学待我深情厚谊。那一桩桩一件件,至今历历在目。正是在那段时间,我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选择:如能继续读下去,必要成为一良师。目标在酝酿,情感在翻腾,然而尽管如此,对于自己,或者说对于人的理解,却始终未得其真意。彷徨与苦恼,一度让我想做出一些现在想来近乎可怕的行为。大学后,远离了家乡,踏上一个人的征程,我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来思考和实践。

寻寻觅觅,又寻寻觅觅,曾与好友同学彻夜漫谈,两个灵魂游走在陌生的夜空下,探寻城市的秘密和自己内心的渴望,也曾坐车行路至天南海北,徒步大小城市乡村,领略风土人情和世间炎凉百态,也曾从事各种兼职,奔波于城市的这头和那头,在公交上、马路边、地铁站,看潮来人往,也曾翻书至倦,在书中寻找虚拟与现实的交汇点……种种如此,依旧似乎劳而无功。

人生而苦难,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一作家如是言。

人性本恶,或人性本善。中国古老智慧这般说。

生活没有意义。《人性的枷锁》有这样一句话。

人是多重人格的复合体。《二十四个比利》告诉我。

可是,既然生而受难,那生之为何?在自我犹疑的深渊中越陷越深,一如在漆黑的隧道环顾不知出口,如大海一扁舟,茫茫不知其岸。

苦心探求,不断思考,终见天明。前些日子的那么一日,独坐图书馆,毫无兴致地闲翻一本游记,不知为何,突然往事泉涌于脑海,心口加速,血液阵阵翻腾。

人性本无善恶,人本性如虫鸟,似草木,比飞禽走兽之不及,是自然的。人之所以发展为不同状态,或善或恶,有德无品,高居庙堂或身处江湖等等,是周围环境和自己选择的综合作用结果。一定时期,当周围作用大于个人选择时人生轨迹取决于周围环境。当周围环境允许时,个人抉择决定自身状态,如性格,品格,成就等等。

生活是有意义的。它在于追求自身人格的统一,立于天地者,当无愧于心也;在于保护家的温馨和谐、简单质朴,苦乐酸甜,散落于家庭每一个角落,也展示着生活的每一个维度;在于领略自然,饱览山川,悟人世百态。在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报家国之情怀,为天下而立命。

思想日日更替,生命代代繁衍。我望向窗外,细雪敲窗,轻如柳絮,柳絮易存,雪却易逝。生命如此,白驹过隙,唯求无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部分人对于领导,媒体、书本天然深信,而残酷的事实是现代信息技术下,媒体,书本背后的人可能并不怎么样,如果在现实生...
    姜天光阅读 3,003评论 2 2
  • 苏轼《河豚鱼说》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
    姜天光阅读 3,468评论 0 1
  • 跑步的过程中,收敛心神还是没有做好。杂音还是不断浮现。今天的一些话,一些事没做好。看来修身是艰难的,不被...
    冬冬_d603阅读 3,523评论 0 0
  • 她的脸颊犹如夕照下的山脉,光影分明,交界处点缀着毛茸茸泛着银光的汗毛。美丽的汗珠在鼻翼晶莹闪烁,涌出汗珠的毛孔洞穴...
    windawada阅读 2,870评论 0 0
  • 十九岁这年,我进行了不多不少的几场旅行。因为这几次旅行,我的十九岁才不至于贫乏。已经二十岁的我写下关于我在十九岁这...
    沙洲葭苇阅读 2,9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