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中看到本市安宁区的一个生态园周末有个什么风车活动,便起了要去一看的念头。
这本没有什么好奇,只是想找回儿时的些许记忆。对于玩风车,模糊的印象算是小时候的小把戏,制做极其简单,材料十分方便,随时可做,顺手能做,无需动脑子,撕一片废纸、折一截扫竹、剪刀一划拉、浆糊一抹,便有了在风中能自如转动的所谓车车,而且小伙伴们一个比一个玩得欢,可能是过于小儿科了,很少见大人们玩这小把戏。如今人家南方人把这小玩艺儿搬上大舞台,还弄了个什么风车节,这就令我这个小山沟里出来的半打老小伙觉得有必要去看个究竟,好在我还保存着一个过了期的什么证件可以门混过关免费去看看热闹。抱着这种近似于滑稽的心态,我驱车10余公里来到了风节活动现场。果不然,这里车来车往,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还好,咱不着急,慢慢挪、慢慢走,车有的是地方停了下来,人也在没排队购票的情况下谁也不阻拦地走进了被商家围起来的风车展示现场。不出所料,场子里面满地插着小风车,就像一夜之间从地里冒出来的小旗子,只是被商家稍微摆弄了一点造型,于是,大人们牵着自家的孩子到处拍照留影,多数人很好奇,也小有惊讶,就连那些楞头小伙和捂得比较严实的黄毛丫头也都争着在风车前面拍照。我当然不是老呆了,也不是缺乏好奇心,只是想不明白一个问题:这玩艺儿也可以办成一个节,而且能满天下赚钱。也许人家这个创意可以美其名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但不管怎么讲,我只佩服人家就是比咱精明,精明得叫你乖乖排队抢着掏腰包,至于你是否看到了心意的场面,恐怕只有鬼和商家知道。当然,我必须不能虚来此行,虽然天上下着毛毛雨雪,我还是用我的第三只眼睛摄取了自以为比较精彩的镜头,也算是圆了一场儿时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