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来就是五颜六色的,只是你自己用色太重,不小心,晕成了你说不出来的颜色。
和好朋友聊天,说的最多的就是,最近怎么样,工作怎么样,感情怎么样,这样的排比句在友情面前总是会有升温的错觉。和陌生人聊天,问的最多的就是,你多大了,有没有男朋友,做什么工作的,好像认真回答了就能切片面包配乌苏啤酒了。
从小到大,自己一直生活在别人好语善言的修饰之下,而这种形式的延续,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切好像以假乱真了,现在的我,好像就是自己所谓的‘别人’。
生活从来不会允许别人指手画脚,它可以把你放的很低,不过能在尘埃里闪闪发光的只有张爱玲一个。也可以不负责任地用几句轻飘飘的赞许将你捧得高高的,但是万一摔下来,没有人会去接住你。 而那些留在夹缝里的人,被贴上了不可或缺的标签,欲进不能,欲倒不甘。
每次看到陌生的脸,都会用居委会大妈的责任心去猜测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与自己无关的事,做起来才更得心应手。像个神经病那样一本正经地活着,才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
打开百度搜索,输入《我的理想》作文,第一篇,致敬老师,第二篇,颂扬天使,第三篇,天马行空的设计师,第四篇,亘古不变的科学家,第五篇,是神笔马良的忠实粉丝。
都来不及嘲笑,好像就看到了未来的幻影。而且你也不知道,别人会不会从尘埃里开出另一朵花,你没有立场去给他们解释现实给你的未来,那些字里行间所渗透着的期许,是他们赌上了以后的岁月进行交换的。下这么大的注,难保他们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自己’。
我们都在意自己活着的样子,或者说,在意的是别人眼中,自己活着的样子。朋友圈里,每天都有人说早安,还配着精致的一餐,琳琅满目的待售商品,已经成了生活的一脉,自拍照片里,误有了手表和车牌,只是为了告诉别人,这是你鲍鱼和熊掌的饭菜。
我们不遗余力地精心包装着自己,本是生活的样子,硬是过成了活着的样子。每天对着手掌大小的显示屏,你能知道的,只是别人想干什么,别人要干什么,还有别人干了什么。一切都是准备好的,你眼见为实,别人成为了别人认识的‘自己’。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十年前,这样的话是座右铭,十年后,这样的话适合墓志铭。我乐观地说着悲观的事,在20岁的年纪预见50岁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不思进取。想要的,不想要的,只取决于你的在意,无关虚荣,只是单纯和蠢的自我催眠。
“辜负谁,拥抱谁,牺牲谁,幸福的路七拐八绕,眼泪微笑混成一团,时间过去,一笔笔账目已经算不清楚。”连张嘉佳都无法摆渡的人,你又怎么能两全其美。
为了一句话,牵扯了这么多人,只是为了欲盖弥彰吧,还有掩耳盗铃。选择前者,是蠢的单纯,选择后者,是单纯的蠢。
到最后,最不愿放过的,是自己,要被辜负的,也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