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往常一样,节假日回来家里。
女生的例假也如期而至,每当这时候,我会比平常更恶劣的卧床不起,不说话,讨厌听到尖锐的声音。
节假日最多的就是婚事、喜事,向来不喜欢参加这种场合,潜意识里会觉得欢喜过后会陷入无尽的落寞,初中物理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评价我“过强的忧患意识”,算是我一直来都无法摆脱的缺陷,工作以后,我会经常想着三十岁以后会不会还是这副样子。
其实也习惯了这样的假期。一个人在家,没开电视,一是讨厌有声音,二是听一个朋友说电视剧看多了容易痴呆,更多时候我选择看书看小说,可以感觉到一切都会安静下来,包括好的、坏的情绪。
我妈埋怨我回家后跟他们总共没说上几句话。最怕听到这种,泪点极低的我索性抱着枕头佯装自己痛经,到了很尴尬的阶段,在一个丝毫没有归属感的城市里工作、生活,最多的事情就是孤独和想家,在大人面前从来不表现出来,电话里想哭的时候都是匆忙挂掉,然后经常一个人洗澡的时候哭肿了眼出来。但在他们看来我还是个不听话的小孩儿。
傍晚我给豆豆修理毛发,豆豆是找工作那年我从南京带回来的一只狗,跟我们一起生活了也有一年半的时间,可能上次我回家仓促没有注意到,他已经很老了,老到一到家他不会立马扑上来,也不会远远的摇尾巴,而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趴在门前,任凭你走近他,把脑袋伸过来,享受主人的抚摸,豆豆尤其喜欢,闭上眼睛,唯独微微笑的样子和我记忆中的他还是一样的。他吃的很少,碗里的大骨头都剩了下来,我去拨开他嘴巴的时候,瞬间泪崩,豆豆前面的上下四颗牙齿已经没了。第一次见到狗也会像人类一样,年老,伴随牙齿脱落,精力衰退。
这和养了鲜花,在看它们一周后便凋零的时候会疼惜很久一样。纵然了解任何事物有它天然的周期,自然赋予和收回的时候都是有不可抗力的因素,在跟他们相处时人为投入情感,而情感是不讲周期的,只会有依赖性。对于陪伴动物,狗的生命周期真的太短了,很害怕豆豆离开我们的那一天。如果可以,我希望养只猴儿,毕竟猴儿能活四十年。
营销学里强调产品生命周期,在不用阶段采取匹配的策略,也包括衰退期。这很像日常的生活和情感,人至中年,对拥有的会心怀感恩。而此刻,我轻轻下楼,听到爸爸的鼾声,和狗子熟睡的呼吸,又庆幸我还在他们各自的周期里。
一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