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日课-第二季-一周学习总结

失败者跟成功者同样光荣

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演化和推动,可否用“能否短期内得到投资回报”来区分?

演化是自发的,但是如果有一个方向的演化是否说明其是自上而下的,其中方向就是既定的终点。

人在演化中的作用:

演化的方向在宏观上可以看到,但具体到每一次自然选择,你根本无从获知。

想到了笑来老师提到的肉眼可见的飞扬,什么叫做肉眼可见的飞扬呢,是在充分积累的前提下所发生的一种进步,且在进步之前已经努力了很多很多,所以,才由量的积累引发了质的飞跃。关于演化,具有相同的道理,都是在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和数据意义上面的一种认知,而非从一个个案的判断。

引发思考的句子:现代的孩子一代比一代聪明,是因为这个时代奖励聪明人。

因为奖励聪明人,所以,聪明人成为普遍也是一种潮流,就像春秋战国时期谋士遍天下一样,是因为诸侯王对谋士的需要。

引发思考的句子:当你作为一个历史当事人的时候,你很难指望像个穿越者一样洞彻大趋势把握先机。

环境对一个人的限制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所以,站在历史当事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与作为未来者去看问题,所看到的角度必然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对于历史,我们可以评价,但是不要去更改和褒贬的一种理由,因为你不是历史当事人。

引发思考的句子:演化的根本道理是自下而上,无法预测;创新的根本道理是赌博。

引发思考的句子:实干家不需要正确认识。

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平庸。失败者和成功者同意光荣,他们都是尝试者。

当你已经成功了,回首往事的时候,你应该理解其中很大的运气部分;但是当你还在做事的时候,你必须告诉自己这个方向对,好好努力就会成功。

做历史的参与者,还是历史的议论者,决定了谁可以影响历史的进程。

人的ego因为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所以,还不如成功带来的鼓励有效。但是,如果能战胜自己的ego能够激进的面对现实理性的人,所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是效率最高的,前者是普通人的经验,后者是精英的理想。

怎样才能即当一个实干家又可以保持自己对信息的获取和认知呢?

进步总能让你兴奋,要有点刻意练习的精神,少做已经习惯了的工作,多尝试新的做法,学习新的技能,就像打游戏刷副本,你会一直兴奋。

多做自己不熟悉的案件也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兴奋度的,结合自己的工作,然后对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便可尝试着进入这个领域。

行为设计学

给人们方便,符合人们的行为,产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获得销售额的增长。

行为设计学的妙处是它既不是强迫,也不是花钱收买你做什么事,它只是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或者说心理特点,去引导你按照他设计的方向做事。

怎么设计,才能让你听你的,去做一件事儿?

你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这个人必须自己想做这件是-得有意愿;

第二、这个人必须能做这件事-这件事越简单越好;

第三、你得提醒他做这件事。

什么叫品牌,品牌就是你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第一是让用户第一次接触你的东西就留下一个好印象;第二是让用户能够经常获得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就是一种“随机奖励”。

当你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奖励,每一次新的奖励出来你的大脑就会再分泌一次多巴胺,你就再兴奋一次。

把一次奖励的变为你差一点就赢了,而不是差一点就输了,那么,这种变换奖励的方式就会持续的激励你去做一些行为。

令人困惑的“大目标”上

光的目标就是用最短的时间从这一点到达另一点。

关于熵的容易体会的概念:整齐有序的就是低熵;杂乱无章的就是高熵。

宇宙的目标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的混乱,但是它的次要目标就是喜欢在局部制造一些有序的结构。

在混乱的秩序中自动产生的局部的秩序的过程,叫做“自组织”,自组织就是自己组织起来。

“耗散驱动的适应”:如果有一群原子是被某个外部能源驱动的,那么,这些原子就会逐渐组织起来,形成某种结构,而这个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和消耗能量。

生命减少了自己的“熵”,但是它这么做的时候一直在加剧周围环境的“熵”。

你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让整个宇宙的熵进一步增加。因为你的存在,虽然宇宙的局部增加了秩序,但是整体来说是加剧了混乱。

局部的秩序会进一步加剧整体的混乱,这一点值得深入思考。

令人困惑的“大目标”下

生命在于复制:复制是为了制造更多的额混乱。

完成繁殖这个首要目标之外,还需要满足自己的感情需求这个次要目标。

如果人的初心是可以被忘记的化,你怎么能确保AL不忘初心呢?

意识ABC上

我们所有的感情,乃至于不仅仅是感情,包括所有的“感觉”都是对经历的各种事物的体验。更准确的说,是主观体验。而意识就是主观体验。

意识ABC下

如果一个圆点上面比较亮,下面比较暗,你就认为它是凸出来的,反过来就是凹进去的。

凹和凸不是眼睛看出来的,而是大脑意识处理的结果。

人的眼前虽然具有复杂的信号处理计算能力,但并不参与意识,眼睛就是一个机器。

人体并不是一整台计算机,而至少是很多台计算机的联网。意识只存在于大脑深处的某个区域,而身体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智能。

整体信息论:一个有意识的系统,必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IIT理论。

人在做梦的时候是有意识的,因为他的大脑中的各个区域在不断的发生交流,我们即可知道其是有意识的。如果大脑的各个部分不怎么交流,我们就能判断出他处于无意识交流状态。

所有效率归结于目的,所有目的最终归结于价值观,所有价值观最终归结于感情,所有感情最终归结于意识。

那将是人类最后一个发明

对生命3.0这本书的总结

换了木板,船还是原来的船吗?

考虑同等条件下的善行,是一个不错的减少“熵”产生的方式。

目标并不是“往那里走的问题”而是“通过时间最小化”,即不是方向而是一种方式。

关于主观体验,因为无法检验,所以只有打开看才清楚到底有没有主观意识存在。

只有你知道了“妹妹”的原理,你才能判断她是不是姐姐,这可以去做一个推论。

IIT显然并不要求量子力学,IIT仅仅是对信息结构的限制,并不关心底层介质有什么物理学过程。

把流行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物理学词汇和同样带有神秘色彩的“意识”概念联系在一起总是引人入胜的,但是非常危险。

有些说法都只是“有效模型”而已,并不代表“终极理论”。

《强力瞬间》

你曾经经历的最难忘的瞬间那是什么?

这些瞬间是可以设计的。希思兄弟的书风格比较学院派,技术含量和思维密集度非常高,如果他们关于某个话题写了一本书,那么,关于这个课题,你能知道的,都在书里了。

这个评价太高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