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之《满江红》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直竖,顶飞了帽子。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禁不住仰天长啸,报国之心激荡在胸。

三十年来建立的一些功名,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历过多少风云变幻。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将青春消磨,待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

作为国家臣子的悲愤,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将贺兰山踏为平地。

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河山,再带着捷报凯旋!

赏析:

岳飞的职业不是诗人,而是一位带领千军万马、浴血奋战的将军。

这首《满江红》没有文人墨客用词遣句的技巧和雕琢,却充满了精忠报国的铿锵有力,誓要杀退匈奴收回失地、保家卫国的金戈铁马。

和李白想当游侠不同,岳飞是实打实的一个南征北战、杀伐果断的军人。

这首气势雄浑的《满江红》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喝饱了敌人鲜血的刀剑所写。

它充满了力量,因为背后是诗人波澜壮阔的人生。

这样的笔,撑开了文学的“半径”,让我们看到诗歌不仅可以是吟风赏月、看花沐雪。

诗歌也可以成为刀,成为剑,成为你的武器,去护慰自己的内心,去讨伐丑恶的灵魂,去抵抗世间的不公,去激发远行的豪情。

岳飞冤死在风波亭,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他成功地活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没有千百年的人,但是有千百年的风骨。

我相信,每一代都会有这样的人,愿意活成岳飞的样子,即使被押往风波亭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岳飞的笔下,有战场之上生死一线的残酷,有家国破碎山河沦落的悲痛,有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伤感。

它们沉重、残忍而坚硬。

我们是幸运的,故而可能终其一生也体会不到这样的心绪。

但是至少在这样的诗歌里,我们得以惊鸿一瞥一个在恢宏命运里燃烧的灵魂可以闪耀出何等的万丈光芒。

感受:

每次读到这首诗,都激情滂湃,热血沸腾。

每一个朝代的屹立,都少不了像岳飞以及他所带领的士兵一样的人浴血沙场,保家卫国。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靖康之耻让人想起来就无比愤怒,我想岳飞应该还有无能为力的无奈吧。

毕竟宋高宗赵构一直在后方拉胯,自北宋灭亡之后,从骨子里就恐惧匈奴。

一旦战场局势有利,他马上想到自保,要求岳飞停战;后来干脆听从秦侩之言,向岳飞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其班师回朝。

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其实,秦桧虽进谗言,但最后拍板的还是赵构。

一代名将,惨死在了宋高宗的昏聩之下。

南宋因此换来了20年的暂安,之后靠着年年的岁贡,以及割让求和,换得苟且偷生,直至南宋灭亡。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就是南宋朝廷龟缩至江南后的真实社会写照。

南宋朝廷的懦弱无能让后世唾弃。

但岳飞却成为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岳飞精神传承了千百年,他崇高的精忠报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成为了每一个军人需具备的品质典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