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都苦恼过这么一个问题,孩子学习上一点都不自觉,总是要父母跟在后面督促着,孩子才愿意多学点知识。
而家长也不可能做到全天二十四小时的陪伴,他们还要工作,这时候,孩子就会偷懒,玩的不亦乐乎。
案例1
瑞瑞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他总是喜欢满社区玩耍,不爱学习,每次都要父母把孩子抓回去监督他写作业。
在家的时候也是,只要不叫,瑞瑞是绝对不会主动去读书的,因为瑞瑞对学习根本没有任何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会不自觉的对其钻研,强迫自己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不喜的事情时,就会非常难受。
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而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把学习当做乐趣的人。
所以想要让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就一定要引起他的兴趣。
案例2
萌萌的英语成绩特别不好,连带这对英语这个学科产生偏见,平时都不爱学英语,十分抗拒背诵英语单词。
萌萌妈妈感受到了孩子的情绪之后,给孩子找了部动画片——英文版的《猫和老鼠》,这下,萌萌在看这个动画篇的过程中,逐渐对英语消除了抗拒,甚至开始感兴趣的开始学习。
其实,萌萌妈妈的这个方法运用到了一个效应——"鸟笼效应"
那什么是"鸟笼效应"呢?
鸟笼效应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并且提出的,事情源于詹姆斯在退休之后和好友卡尔森的一场赌约:
詹姆斯表示,自己一定会让好友在不久之后养一只鸟,结果卡尔森根本不相信,因为自己根本没有养鸟的打算。
几天之后,詹姆斯在好友卡尔森的生日宴会上送给他了一个精美的鸟笼。
从那之后,只要去卡尔森家里做客的人,都会问卡尔森笼子里的鸟是什么时候死的?
不管卡尔森怎么为自己辩解?其他人都不相信卡尔森没有养过鸟,对此,他迫于无奈,只好买了一只鸟回来养。
正是因为这件事,詹姆斯发现了"鸟笼效应"。
当一个人过偶然获得了一件自己完全不想要的物品时,就会为了这件物品继续添加更多的东西出来。
父母也可以巧妙的运用这个"鸟笼效应",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这些暗示会促使这孩子对某些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
只要孩子对这件事物产生兴趣,根本不需要父母的督促,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对这个事物进行研究。
那父母该如何巧妙运用"鸟笼效应"?
想要把"鸟笼效应"利用好,首先要找一个孩子与学习问题上的切入点,根据这个切入点来建立他与二者的联系。
1、建立孩子积极兴趣点:
许多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是因为学习无法带给孩子乐趣,整个学习的过程显得特别枯燥无味,尤其是对书籍的阅读,根本没有动画片带来的视觉效果好。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等孩子已经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之后才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父母要选择主动出击,引导孩子对书籍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他远远超过责任。"
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与书籍建立一个联系,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买一些精美的书籍,或者是在家中建造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读书角"。
这个读书角就是"鸟笼",抛出这个鸟笼,建立孩子和阅读之间的第一个联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父母可以先买一些带这各式图样的动漫书上,再从动漫书上把孩子在漫画书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有意义的书上去,就这样慢慢引导孩子。
等到了一定的时间,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阅读,这样孩子就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
孩子从不喜欢到喜欢这个转变过程是非常缓慢的,父母要对其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急不可耐的催促孩子,只会让这件事情朝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2、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用"鸟笼"给孩子建立与学习、阅读的联系后,父母就要耐心等待,孩子的兴趣产生,孩子的好奇心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所以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对书本没有兴趣,这时候就要助力一下。
比如:孩子不喜欢看书,那么父母就可以买颜色鲜艳,图案美丽的绘本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当孩子已经开始阅读书籍时,就算他们不是那么走心,即使只看了3到5分钟的时间。
这时候的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说:"宝宝真棒,这次的阅读时间又长了",让孩子产生"其实我很棒的"这种心理暗示,父母这样的夸奖会让孩子产生兴奋感,就会拥有阅读的动力。
孩子都喜欢在父母有钱面前有种表现,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只要父母的肯定、鼓励一直存在,他们就会不断的朝着目标前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想要让孩子学习自觉,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孩子的每一件事情,都没有一蹴而就的方式。
教育孩子就需要父母不断的引导孩子,暗示孩子,让孩子细细体会阅读给他带来的兴趣。
您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