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乃李煜之词,李煜何人也?与其说他是个落魄的皇帝,不如说他是个凄凉的词人。李煜的一生是悲凉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李煜本人,不谈他的政治作为,也不谈他的经济、军事才能,只谈他的词句绘画,谈他本人。
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李煜当时的大环境正是北宋兵强马壮之时,南唐偏安一偶,终究不敌北宋的强军。李煜精通诗文,擅长音律,颇懂绘画,对书法也有一定造诣,但他的词的成就成为千古帝王中的佼佼者,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晚唐后期,温庭筠和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佳作深受传唱,李煜继承花间派词人的技巧,使用语言明快,形象生动和风格鲜明的词句,由此深得后世赞扬。
但李煜的一生却是凄凉的,我们先来看看李煜本人。
第一,李煜的生平事。
李煜生于937年的七夕,据史书记载,他的样貌其表有雄才伟略之态,因此遭到长兄太子李弘冀的疏远。当他知道后,假装醉意与山水,淘汰于诗词之间。李煜本是生于富贵之家,年少之时便衣食无忧,养尊处优。
但好景不长,长兄病逝,李煜继承太子之位,不久就登基为皇帝,南唐后主即是其人。
第二,李煜的家世。
李煜有两位妻子,一个是周娥皇,一个是小周后。他们都是当时的富贵人家,但算不上贤妻良母。当时,在后宫争宠而尔虞我诈,闹得颇不平静。李煜有二子,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第三,李煜爱好。
李煜到底性格骄傲,喜好词句,沉醉于佛教之中,喜爱浮屠,陶醉于与文人雅士高谈阔论,并不太热衷于政治。
第四,李煜的词。
李煜多艺多才,现在传到世上的只有30多首,却都是精辟,在中国诗词以及中国文化上,留下了浓重鲜艳的一笔,为中华文化的词文化增添不少辉煌。
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男女爱情风格,鲜艳耀眼,属于花间派的范畴。但却流露出沉重的哀愁,深刻反映了他凄凉的心理感受。如“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冰娥鱼贯列”,描写了和美人寻欢作乐时的心气之词。“小楼昨夜又东风,雕栏玉彻应犹在”描写了亡国之恨。李煜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他的身世苦难无常之悲凉作用于他的高深悠远且凄凉的词中,他把自身的惨痛经历幻化在词当中。
第五,李煜的凄凉谢世。
李煜在七夕去世,他的亡国之恨与凄凉相互混杂,导致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而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伤感之词,被宋朝皇帝赐酒毒死,一代君王就此没落,一代词句之王就此拉开序幕。
且看李煜其人,当时他并没有全面对抗北宋。在北宋建隆二年,也就是961年。李煜进贡北宋,当时宋太祖消灭了南汉,李煜因害怕而去除唐号。宋太祖想招降李煜,但他表现出犹豫之意。当宋太祖后期,李煜的部下表现出了激进的一面。宋太宗终于忍无可忍,并发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誓言。自此,李煜的凄凉命运开始显现。
在开宝九年,也就是976年正月份,李煜被宋军押解到京师。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但他的离别之恨日渐兴隆,悲凉心境日益弥漫。
李煜已作古,留下诗词的旋律,在诗歌王国当中,他的词始终显得深沉,意境悠远。那是他生命中中途站的邂逅,是他在人生阶段必经过的旅途。太多华丽的宴席,太多政治的纷争,都随着李煜的离去而消散。那些失落与喧哗,那些尔虞我诈,投机取巧都与李煜无关了。
命运的魔力将李煜困在了皇帝与词句之间。李煜身为一代帝王,并没有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情怀,也没有文天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至高境界,他也没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骨气和原则。但我们看南唐后主李煜,更应该以一种客观的视角来评价。
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事,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他在政治上显得软弱无能,在词句上却重拳出击。今天读李煜,依旧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矛盾和失国后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