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
这都什么跟什么?
从我一个理科生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如同在问,当今社会更需要爱因斯坦还是波尔。唯一的区别在于,李白和杜甫的关系好像比爱因斯坦和波尔要好一点。
这个题该怎么去思考呢?我很苦恼,到底李白和杜甫的区别在哪里。
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思考辩题不是我当下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
从星期天开始拿到辩题,扣子离开了队伍。随即我的队伍变成了只有我一个人院辩论队的成员。因为这次的辩题很难,迟迟没有进展,导致队伍内士气大减。
“要不,我们弃赛吧。”最先开口发难的是二辩。
“为什么要弃赛?”
“因为这个题目很难,我也想去复习,期末快到了...我听说有一只队伍也不想打了,我们趁早双双弃赛,这样他们还能趁早组一队。”
“可是我还想打啊,队内的其他人也想继续比赛啊。”
大家也只是沉默着,没有说话。
最后二辩还是走了,现在我们只剩下三个人了。
我只能把打过比赛的一辩好说歹说劝到了二辩的位置,然后去请了一个好朋友,费尽口舌劝他来打一辩,最后队伍安下心来还是我告诉他们,没事,你们所有位置的稿子我都包了。
海口夸出去了,该怎么兑现呢?
我这个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思路只有在晚上才是清楚的,越想越睡不着觉。到了星期一的晚上,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慢慢想。
杜甫是现实主义,忧国忧民。李白是浪漫主义。这是二者的差距。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只能从这里开始思索。那怎么证明当下社会更需要浪漫主义的文人而不是现实主义的文人呢?想到这里我十分头大。
那如果把现实主义的杜甫放到今天,会怎么样呢?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他会把当下一些黑暗的事件报道出来,用一种文人独有的表现手法,尽可能揭露这社会的灰色。区别于杜甫,李白在当下应该是活得很洒脱的自由职业者。李白过去用脚丈量大地,用酒酵化感情,秀口一吐,便是盛唐。之前用笔,现在可以用手机,发微博,录vlog,尽可能的给世人展现自己的才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过去的《侠客行》今可作《大V名》。想到这里,我觉得李白好像更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
哪又该怎么完成比较呢?我属实没辙,只能给杜甫泼脏水了。我忍着恶心将杜甫比作龙应台,说他在当下完成的作品总会煽动大家的情绪,而他报道真相揭露社会黑暗的工作显然可以尤新闻工作者代替。这样的情况下,杜甫被替代,显然李白更被需要。
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我把手从被子中抽出来,被子和外面属实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的手感觉好冷。我拿起手机,准备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才意外地发现已经3点钟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动手开始写稿子,在写稿子累了的间隙,我和他们分享了这个论点。
“我觉得不错,能打。”被我拉来的兄弟一辩表示到。
“可是,会不会给杜甫摸得太黑了,场下听起来会不会很别扭?”
“没事。”我回答他们,“没有问题的,只要逻辑顺畅,逆耳朵反而给我们加分。”
关闭比赛队伍的群聊,我打开了学长的QQ。
“男人,锅王你们可不可以陪我进行拉练?”
男人这个学长得名男人,是因为他有191的升高,以及十分帅气的一张脸。但这不是核心原因,最核心的原因是,他一直称呼自己是男人。真正的男人该怎样怎样。锅王,则是大二学长里很擅长打四辩的一个学长,锅王的得名是因为他在大一校新生赛是顺风顺水,失败的那一场是因为他去陪女朋友刚好不在,大家把输比赛失利归咎于他,因此得名锅王。
“可以的,下午我们在学院吧。”
说是拉练,其实也只有我一个人去。
因为没有空闲的教室,我们只能在连接学院老楼和新楼的玻璃长廊内进行模拟攻防。这个玻璃走廊十分精巧,走廊外种着梅花,乍暖还寒时刻应该十分漂亮,走廊右侧有一排桌子,供大家吃饭或读书使用。
“男人,接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