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前几天需要做个演讲,在演讲前和领导就PPT进行了沟通,沟通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对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领导几个问题一问,原本感觉挺理所当然的字词、概念,就没法说清楚。比如就演讲的题目来说---《***的演变》,什么是演变?什么是演?什么是变?什么发生了演变?为什么需要演变?一问才感觉自己思考得不够清楚!
再细想,发现在生活中我们好像也并不会太细究概念,感觉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每个人对概念的理解都是有差异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概念的理解也会有不同。举个例子:
- 学习
学习是大家经常听到、也经常说的一个词吧?那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学习”吗?
- 如果你是个学生,你可能会认为学习就是上课、读书、做作业等等相关行为
- 如果你工作了,学习可能就是熟悉工作相关的内容
- 而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学习就是去认知这个世界
- 甚至某人为了游戏通关去看游戏秘籍、泡网吧练微操,在他看来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可能在别人眼里就是不务正业了
- 等等等等
现在再想一下,你真的理解概念了吗?你真的给人说明白了吗?别人真的听懂你所表达的意思了吗?
所以,我先来解释一下我所理解的“概念”!
什么是“概念”
维基百科里的一个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
上面是“标准理解”。而我理解的概念是什么呢?
从“标准理解”里可以看出:
- 概念是抽象的
- 反映了事物的共性
我首先想到的是面向对象里面的“类”,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表示一类对象的共性,而对象相当于是对概念的不同理解。类组合成组件(概念组合成知识点),组件组合成子系统(知识点组合成知识面),子系统组合成整个系统(知识面组合成知识体系)。
对我来说,“概念”就是最小的不需要解释的字词!比如当你说“书”的时候,你就不需要解释“一种出版社出版的、带有封面、目录、内容的,能学习知识或休闲的纸质的或电子的东西”!
而我们的沟通,是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说,两个人的概念交集越大,沟通就越容易!反之,越难沟通!所以我认为“概念”是我们沟通、建立知识体系最基本的单元。
如何理解概念?
知道了“概念”是什么。那我们如何来理解概念呢?
- 首先需要对概念有自我认知,即有自己的一个理解。比如上面的“学习”
- 因为“学习”是一个过程,那可以通过实践,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 将对“学习”的理解表达出来,通过别人的反馈,对其进行修正
- 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正
- 通过不断的积累,形成自己的知识点-》知识面-》知识体系
写在最后
我为什么会有上面的想法呢?因为我遇到了几个类似的例子!
- 在和领导的沟通中,感觉他的思考方式是从一个概念出发,然后进行展开(上推和下探)
- 之前读了几本李笑来的书,他在书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方法,从一个概念出发,来衍生出后续的知识
- 还有罗振宇在一期罗辑思维中也提到了类似的学习方法
- 再之前,我在知乎看了一篇关于如何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里面的思路也很类似,先学行业“黑话”,其实就是行业里的概念了。等等等等。
- 最后是个人在工作学习中的实践,确实有效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最后一种阅读方式---主题阅读。大致方法就是读一类书籍,总结出有共性的内容。这里套用一下,主题学习,观察比自己牛的人,总结出相似的思维模式、观点、认知,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