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堆里翻出儿童手表的环卫工没有名字

图:网络

昨天写了篇《感觉特别像脱口秀的故事》,说了两件事,一个是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女学生、导致该生被网络游街示众,另一个是大同市环卫工在垃圾堆中翻出广东游客丢失的儿童手表。两件事都比较极端,前者是铁了心维护国家体面,后者则是铁了心乐于助人,而且让本来已经绝望的游客得到了惊喜。而且不仅仅是游客,包括当地城管、环卫部门以及多家主流媒体,可谓各方皆大欢喜。

唯一的问题:环卫工人没有名字。

大同市城市管理局的标题相当醒目:

从绝望到惊喜!大同城管在8吨垃圾中“挖”出游客希望

环卫工人的名字不可能叫“大同城管”,两个人更不可能恰好同名同姓。不是说两位环卫工人花了四个小时用双手翻出了手表吗,城管什么时候也掺和进去了?城管管的是地摊,是市容市貌——哦对了,环卫应该是城管部门的下属单位,往大里说,那手表就是城管挖出来的。再往大里说,城管局是大同市的局,说手表是大同市挖出来的,也不是不可以。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大连那个女生的事,不就涉及到国格了吗?

手表事件正如城管局宣传的那样:

这场跨越8吨垃圾、历时四小时的暖心接力,背后是大同城管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这座城市文明温度的生动写照。

自始至终,就是两位环卫工人撅着腚在臭烘烘的垃圾堆忙活,直到翻出那块小小的手表,莫非接力者的镜头一直远远地对准他们,随时准备拍下视频。

有网友认为环卫工人冒着35度高温,替游客寻找价值不到400元的手表,这样做不值得。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称:“做啥是值,做啥不值?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肖副局长所说的“我们”,可以肯定不包括“我”。“我”只负责担当,环卫工人负责执行,这个叫分工不同。最奇怪的是直到现在,没有人知道环卫工人的姓名。早知道这件事影响那么大,如果我是肖副局长,说啥也要亲自去翻垃圾。如此,报道就好写了:《勇于担当,负责到底!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为了帮助广东游客找到手表,亲自翻了四小时垃圾!》

游客卢女士还算有点良心,据澎湃报道,她事后给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清洁部部长温东发了一个微信红包,请他转交给两位环卫工。但温东觉得这是本职工作,就没有收。

温东当然不会“觉得这是本职工作”,但他知道一旦收下红包,这场“历时四小时的暖心接力”的文章,就不好收尾。

问题又来了。是谁把手表交到了卢女士手上?不可能是环卫工人。如果是,卢女士就没必要请温部长转交红包。如果是,就会由环卫工人某某某说: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是,就没肖副局长和温部长什么事了。

我们也知道环卫工人叫什么名字了。

2025年7月15日于上海绿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