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救人, 这就够了!

1月4日上午,2017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蔷在浙江省中医院完成采集,13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当天被送往北京,用于救治一名患白血病的5岁小女孩。


感谢!是你们帮助孩子找到了好心的志愿者,是你们架起了孩子重生的桥梁,是你们让孩子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一封患者家属亲手写的感谢信和一张用红色剪纸制作的新春贺卡,给采集室里刚完成捐献的王蔷和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带来最欣慰、最暖心的新年祝福。


时隔一年再次跟患者高配成功

王蔷今年31岁,是宁波江北区白沙社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三年前,江北区红十字会在白沙社区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活动,王蔷觉得这是一件救人性命的好事情,于是就和几位同事一起登记留了血样,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浙江分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当时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怎么回事还真不是太清楚,就知道这事能救人命,这就够了。”王蔷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这样说。

2016年夏天,王蔷接到了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她跟一名患者高配成功了,问她是否愿意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既意外又惊喜,还很激动,毕竟这么快就让我等来了机会。”王蔷说,她当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可惜的是,由于当时跟她高配成功的患者体重远高于自己,需要王蔷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数量较多,而当时王蔷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她做这次捐献,最终没能如愿。


或许是王蔷的真诚感动了上天,时隔一年多,她又一次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竟然又有一名患者和我高配成功了,而且这次还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只比我女儿大1岁。”王蔷说,接到这通电话的那一刻,她喜出望外。等到体检都通过之后,她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公和同事们。

让父母去海南度假“瞒”过他们

“听到要去捐造血干细胞的消息,我老公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有后遗症,然后他就连忙上网查了相关信息。”王蔷说,“老公在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怎么回事,以及其他捐献者捐献前后的情况后,对我的决定给予了强有力支持。”老公这一关总算是过了,父母这关肯定不好过。王蔷夫妇最后想出了让二老带着孩子到海南去度假的“奇招”。“女儿最近老是咳嗽,也正好让他们带孩子出去换换环境。”

王蔷告诉采访人员,得知患儿是北方人,怕她会对海鲜过敏,从小离不开海鲜的她已经连续半个月没碰过海鲜了。

本来,原定的捐献日子是在元旦后,由于患儿身体状况不好,已无法坚持继续化疗,王蔷决定提前去捐献。她说:“只要能让这个孩子早一天摆脱痛苦,自己累点也愿意。”


2016年12月30日,王蔷来到省中医院入住并开始注射动员剂。2017年1月4日上午,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王蔷捐献出的“生命火种”被立即送往北京患者所在的医院,为年幼的生命带去重生的希望。王蔷也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6220例,浙江省第330例捐献者。(贺佳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趁着4D系统发明人查理·佩勒林博士10月27-30 来北京长富宫中心举办大师班之际,趁着祖国的生日歌手的翅膀开启【...
    小蓉老师阅读 2,635评论 0 0
  • 在深夜,一个的时候,你想起了谁? 在深夜,一个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1 我独自坐在窗前,在这夏末渐入秋的夜晚,听着...
    唐诗傅阅读 7,192评论 0 0
  • Ⅰ. 樱花树下 “不管我说什么你都会答应,对吧?” “嗯” “那我们分手吧” “为什么?给我一个理由”语气中略带悲...
    清秋子阅读 2,8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