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西部地区,有一个包子铺,就是卖各种馅儿的大包子,同时还有喝的,比如小米稀饭、豆浆,还有就是济南的名吃——甜沫了。
他们这个店铺每天就营业早上到中午这段时间,下午就关门了。
店铺里总共有10个人,尤其是在早上地时候,格外忙碌,因为有很多上班族在这里吃饭,其中还有很多是带着孩子过来吃的,吃饭直接送去学校了。
所以说,排队买包子,就是常态了。
这在西部来说,绝对是一个大的景观。
一家三口另外雇了些人,就这样没有休息日的忙碌着,挣着钱。
和老板娘闲聊,一天的时间(早上和中午两顿饭),能卖1000个大包子(平均来讲)。要是有订饭的情况,那么一天就能卖1200-1300个左右了。每个大包子是1.5元,甭管肉馅的还是素馅的。还有就是喝的,每碗2.5元,每天能卖200碗?这个数据没有和老板娘核实。
如此,一天的毛利就是2000元,出去10个人(包括老板和老板娘二人)的人工大概500元,还有1500元的利润;然后再除去原材料费(预估一半吧),还有750元的利润;再除去房租每天150元,最后还剩下净利润600元!
每天纯利600,每个月按照29天计算(除去春节7休班,有特殊情况休班等),每年有348天可以做生意卖大包子,那么一年的纯收入就是208800元!
厉害吧?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利润可观!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包子铺竟然能有那么大的利润?!
可仔细想想,那也是一种艰苦的付出啊,两口子每天的时间都耗在了店铺里,每天清晨都得早起,虽然每天都有半天的时间可供处理其他事情,但是架不住每天都得待在店铺里,也就是说常年无休假啊。出不了远门,游山玩水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所以说,在利益和享受间,有所取舍,舍得,舍得,先舍后得。
也许他们干上10年,就不干了呢!那个时候是不是就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呢?
所有努力的付出,必将换来甜美的回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济南这边长途客运总站,听说在改革前有员工500多人,改革后只剩下100多人了。工作还是那些工作,哪个环节也没见因少了人而不顺畅甚至中断,每天,南北区加起来总共要发1300余车次,共计20000余人。
当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多人往往第一反应就是减员增效啊,收益还是那么多的话,人少了,那么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钱不就多了嘛?
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是那么回事,但实际上呢?今天采访了他们的一个调度员,颇为无奈的说,人少了,平均到个人身上的工作量却大了,一个人干四个人的活,工资还是那些工资!!
你看,人的弹性是有多大?
从以前4个人干一个正常人的工作,但如今一个人干4个人的正常工作!而且还是在没有经济奖励的情况下,人的主观能动性?适应客观环境的能力?该有多强大?!
其实,只能说,都是好员工啊。
其实,任何工作都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罢了。要想生存下去,就得想办法,就得工作。工作就是为了每个月能换来钱,换来生活的必需品,维系生命的延续。
工作还好说,因为即便有了一个有较差的工作,也能温饱肚子,让生存不能成为问题。像是环卫工,他们很辛苦,常年起早贪黑,受尽风花雪夜,冰雪雨冻……,但回报却是那么的低,温饱而已。但他们也活了下来,甚至活得在他们自己的意识里有滋有味。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追求不同,目的不同,实现愿望的手段不同,生存方式不同……
而你我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同和不同呢?
问问自己的内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