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简书看到一篇关于棉花糖的文章,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吃棉花糖的情景,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棉花糖,好甜好甜哟!
那还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很穷,学校也很穷。
我们村里的小学共四个年级,是复式班教学,一、三年级一个教室,二、四年级一个教室。学校里一共两个老师,总共也超不过五十个学生。
那天老师居然告诉我们要带三四年级的同学去盘山烈士陵园扫墓兼春游!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呀!
要知道,那时候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除了本村逛逛玩玩,就是去外村的姥姥家住两天新鲜新鲜了。能去城里或者外地的几乎没有。
孩子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似乎这不仅是我们小孩子的喜事,也是全村人的大喜事。路上遇见二大爷,他老人家正推着双轮车往地里运粪,我们赶紧把要去盘山的事告诉他,他停下车子也跟着高兴“我还没去过盘山呢!”
可当我跑到家门口却犹豫了,眼前浮现出往常和妈妈要学费时她那犯难的脸色:“去盘山要花钱的,家里那么穷,爸妈会同意我去吗?”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我慢慢蹭进家里,看见妈妈正在烧火做饭,她一边往灶坑里添柴,一边在大锅里贴玉米饼子,锅里炖着不知道是什么菜。妈妈见我放学了,赶快招呼我:“快给妈添柴火,别烧糊了!”然后就盖上锅,拎着泔水桶喂猪去了。
我正不知道怎么向妈妈开口的时候,调皮的弟弟跑回来追着妈妈嚷开了:“妈,大姐他们要去盘山玩了,我也要去!”弟弟小我三岁,低我两个年级,那时候刚上一年级,正好和我在一个教室上课,老师说去盘山的事,他当然也知道了。
吃饭的时候,爸也回来了,我们围坐在炕桌上吃饭。
妈妈没提我去盘山的事,我也没提。
弟弟好像也忘了。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机,村里人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挤到邻居一户有钱人家去看电视。那天弟弟吵着爸爸带他去看电视了,我在家写作业,妈妈在缝补衣服袜子之类。
“闺女,听说你们学校要带你们去盘山,要钱的吧?”
“嗯……”
“咋没和我说呢?”
“怕妈不让我去!”
“咋会?”
“咱家没钱……”
“省着点花,够!”
……
我没再说话,眼睛盯着作业本,却看不清作业本上的字,一眨眼,眼泪啪嗒啪嗒掉在作业本上,瞬间浸湿了蓝黑钢笔的字迹。
……
明天就要去盘山了,晚上妈妈给我烙了一个白面饼,里面夹了两个炒鸡蛋,用爸爸的军用水壶装了白水,装在我那用碎花布拼成的小书包里。
兴奋的我背着小书包在屋地上转了好几圈。
惹的弟弟直撇嘴。
第二天,我早早的从被窝里爬起来,洗把脸就准备带着我的小书包出发了,这时,妈妈从兜里掏出两块钱递给我:“小心点,别把钱丢了,有啥喜欢的就买。”
我把两块钱攥在手里,紧紧的……
还记得那天我们是坐着村里的拖拉机去的。天气特别晴朗,虽说春寒料峭,心里却是暖烘烘的。我们三四年级一共十几个孩子挤在车斗里,一路上蹦蹬蹦蹬就出发了。
从没出过远门的我们就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一路不闲着。尤其是看到大山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兴奋的我们高声直叫“哇,这就是大山呀!”
一天时间,我们先去烈士陵园扫墓,然后去爬山,山上捡松塔、捡栗子、喝泉水,玩的不亦乐乎。
临回家时,我们在山门口休息,这里有好多卖好吃的小贩在摆摊。有卖冰棍的,卖汽水的,卖山货水果的,卖小玩意的……
尤其有一个卖棉花糖的,吸引我们这些孩子围了一大圈观看,这是以前我们在村里从没见过的,据说城里有卖的,但我从来没吃过。
眼看着白沙糖在小贩的锅里转,一会就出来好多蛛网一样的细丝,白白的,细细的,他用一个小棍一挑,细丝就缠在了小棍上,转了几个圈圈后,小棍上的细丝越缠越多,越变越厚,一会功夫,一个纺锤样的棉花糖就做好了。
几个同学都忍不住一人买了一只,一边吃,一边啧啧的赞叹“真甜呀!”
看着白雪样的棉花糖融化在他们嘴里,我不禁直咽口水,口袋里握着钱的手直出汗。
最后我还是没禁得住诱惑,花五毛钱也买了一只棉花糖。
我记得那棉花糖是我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享受的,那甜滋滋的味道是我以后吃的棉花糖所没有的。
回家后,我把剩下的一块五毛钱还给妈妈,唯恐妈妈批评我乱花钱,没想到妈妈非但没批评我,还说我知道节省,问我棉花糖什么味道的?
我舔了舔嘴唇,回答妈妈:“当然是甜的了!”
感谢妈妈,在那段贫苦的岁月里,给我留下甜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