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交了首付,买了小三房,算是对91年将近而立的自己有个交代。
在看房的过程中,于世事多了另一角度的观察,不仅多了一份反思。
(一)摩的与路边摊
在去六约北地铁站看房过程中,摩的师傅载了我一程,他感慨说,现在生意非常难做,经常有便衣执法者抓摩的。
最近的地摊经济火热了一把,因为总理称赞地摊经济有烟火气,可以稳定就业。我赶紧找出了在5月23日发在微信群中一张图,当时嘲笑深圳执政者的宽容度。
现在回想起来,深圳是一贯有着自己的精神气质内涵的,与成都的不同。成都人吃个午饭都要走两个街区,只为找到很好吃的,市民温吞富于生活气息。而深圳,一直以现代化大都市自居,以改革开放者自居,在锐意进取的过程中希望让人看到这座城市的文明与进步,希望让人看到奋斗者精神。
看房过程中,我确实看到左邻右居的文明,礼让行人,热情问候,垃圾分类。同时,我也想喊深圳请你放慢脚步,等等普通人。你没看到吗,你对未戴头盔的骑行者罚款2000,他为何跪下?因为这是他一个月的收入啊!你赶走路边摊,赶走摩的,同时这个城市中有多少饭店老板因为疫情而倒闭的呀。你大力拆除农民房,赶走低端产业,那些刚毕业的学生们能住到哪里呢,那些低端产业会不会带着怨气离开呢。害,我是升斗小民,希望车轮滚滚向前的同时,也别忘了车下还有一颗颗小草,愿有人能感受到他们的欢乐与痛苦。
(二)房子
在看房过程中,中介说二手房满五唯一在售的比例预估是30%左右。我在想,深圳的二手房也挺神奇的:租住100年才能回本,换房的比首次购房的多,投资客和有多套房子的占主流。这个城市的房子不太正常,但我这样的刚需又不得不上车。
深圳政府建立各种园区,建设大量空置的写字楼,但只建设了少量的住宅,少量的学校,少量的医院,这进一步打压了软中产的生存空间。深圳的房子已经不是住处了,而是金融产品,所以外地投资客蜂拥而至,不care居住属性,不care配套,只care热点。
我对比了宝安与龙岗的同价位房子:73区与左庭右院,学校并没有差距,但前者是94年的商住楼,后者是06年的封闭式小区。我想,深圳固然是产业者的深圳,可是为何前海建设十年,空置率这么高,大部分公司只是注册在前海,这与中产阶层难以在西部立足有关吧。
深圳的居民购买力排名一直比北上广落后很多,我从自己身上找到了答案:自己刚买了380W的房子,但存款余额所剩无几,每月月供占月薪五六成,哪里敢放心消费呢。害,深圳放慢点脚步,等等软中产们吧,他们的孩子需要上学,他们生病了不想去广州看病,他们需要有点积蓄抗住风险。
——来自中年人的感慨
新注:此文原写于新浪博客,于2020-06-13 17:41:42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