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没有一丝犹豫,没有半点眷恋。屈指算来,入群已是两年前的事了。
前年岁末,在春运的火车上,邂逅了二十余年未见的初中同学,然后被他拉进了初中同学群。一下见到好多久违的面孔,我的心情无疑是兴奋雀跃的,立马加了熟识的同学为好友,谈今追昔,感慨万千!让人颇为尴尬的是,有些同学已经想不起来我是谁了。这也难怪,毕竟几十年不见,也算情理之中吧。和所有的久别重逢一样,三天新鲜劲过后,也就各忙各的了。要说有所不同,也就是朋友圈又多了一些同学的动态,需要多点几个赞,偶尔评论一下,其它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群里大多时候很寂静,偶尔会有闲扯,少不了的,除了投票就是拼多多。当然,偶尔也有干正事的时候。比如,去年群里发动大家给老同学的遗孤捐款。这位老同学是隔壁村的,因意外去世,孩子的母亲独自回了老家,留下孩子和老人相依为命。这钱必须得捐。不但自己捐,我还发动文友群的朋友一起捐,大家也都挺给面儿。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捐助的款项并没有全额交给孩子,而是截留了一部分,存了定期,说是以后再帮助有需要的人。对此,我是颇为不满的。既然说是给老同学的孩子捐款,就应该专款专用,怎么可以自作主张,挪作它用呢?当然,也没好意思说出来。毕竟,这是大家伙的钱,我也不好说三道四,中国人典型的从众心理。后来,再有类似的捐款,我也就不掺合了,免得出了钱,心里还不痛快。
自从去年入了自媒体的坑之后,节操也就掉了一地,时不时的分享自己的豆腐干到朋友圈,同学群啥的。码字的人,希望有人阅读,就和女人化了妆,盼人欣赏一样,心情都是一样的,想来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不曾想,有同学就不乐意了,直接忿我:老是分享这些烦不烦呀?谁会看你写的这些东西?你别说,响应的人还不少,大有群起而攻之意。看来大家伙也是憋着一口气,只等一个人来率先发难。无疑,这是一个短视频狂欢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没落的时代。国人都喜欢刷那些装疯卖傻的抖音,快手啥的,实在是没兴趣看费心巴脑写的文字。
米国的阿普上台以后,净整些不靠谱的事,唯独封抖音,我觉得挺靠谱的。
鉴于我经常在同学群分享我的文字,惹恼了一些亲爱的同学,扬言要把我踢出群……吓得我赶紧自己退了,无论是踢屁股还是踢脸,我这把年纪,都承受不起了。
曾经的同窗情谊,无疑是美好的。然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还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