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馏剩馍”也有新营养


一本书翻来覆去的读有意思吗?

参加《中国式众筹》原创挑战赛这么久,说真的,想每天都有清晰创新的感悟是不现实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疑惑,带着疑惑去读书,去交流,最后得到问题的解决。然后以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再次碰到,依然有疑虑,“真的解决了吗?”,“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一本书,200来页,翻来覆去的看到第三遍,反反复复思考的也就那几个问题了,也就是把书读“薄”了。这类似于现在流行的“拆书”。我想,我也可以去熊猫书院做一个《中国式众筹》的拆书作者了。

有一句老话叫“馏剩馍”

不知道群里有多少伙伴是北方的,我老家过去很长时间以馒头为主食,大家形容一件做了又做的事叫“馏剩馍”,就是蒸好的馒头每次吃之前要重新蒸一遍,这样“馏”出来的馒头软软的,热气腾腾,像刚出锅的一样。如果哪家人比较少,蒸一笼馒头可能要“馏”三四次才能吃完。如果不再上锅蒸一次,那馒头又冷又硬,吃了胃会出毛病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看中国式众筹,就处在这个重复“蒸”的过程,虽然吃起来可能没有刚出锅的口感好了(就像第一次看见中国式众筹的激动),但是馏一馏,营养还在的。

因为想要在旧问题上吸取新的营养,所以决定重温下昨天的“我来找茬”。

昨天阿渡老师发了一个众筹书店的方案链接,让我们根据学习过的中国式众筹的理论来找出其中的问题。我点开链接一看,放在以前,这样的方案我首先会热血沸腾,马上点击链接报名,因为这个方案中有很多“情怀”,而我是个感性的人,一见“梦想成真”的机会就恨不得扑上去。但是昨天看了这个方案,却从表面的温情脉脉一眼看出了掩盖在其下的种种问题,这种感觉很神奇,就像你长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透过表皮看透骨骼。看完之后不假思索,在群里写了众筹方案的9种问题,因为在聊天窗口发的,语言比较随意,也没整理逻辑和段落,但总的意思表达基本清楚。我想把这些想法发出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也请各位同学提出不同意见以供讨论。

樊登书店众筹存在的问题

1,筹钱太少,按照计划,基本上是一开业账面上就是0,甚至是负数;

2,没有计算书店运营费用,比如店员工资和日常支出;以上两点可能产生的问题,可能书店坚持不到三个月就倒掉了,或者重新募资,那投资人还会不会再买账呢?

3,出资人没有经营权,书店如何运营众筹参与人说了不算,只能提意见,但没有一个规范的机制(比如大家评选出的执委)保证众筹参与人的"意见"被采纳,所以这条是虚的,有欺骗嫌疑;

4,众筹参与人没有股权,只有"分红权",而大家知道书店想盈利是很难的,所以这个也相当于一纸空文。

5:分级明显,小的出资人可能觉得这个“大佬”的事,自己的参与感不强。

6,场地使用权限制次数,根据出资多少有所不同,给人的感觉出资人不是这家书店的主人,而是"租客",即出了钱获得场地使用权。总的来说,这个方案没有给到出资人“里子”,"面子",至于"圈子",发起人重点强调现在樊登读书会有多少会员,但如果没有里子和面子的激励,出资人就不会有动力把自己身边的资源带进去,最终圈子就变成了吃老本,而任何一个众筹项目,都不是看“存量”而是要看"增量"的,如果众筹的这些人不能带来增量上的改变,那众筹的意义就不大。

7,关于几个同学提出的200人涉及非法集资的问题,这个方案设计里没有给股权,所以应该算做产品众筹,应该不存在多大法律风险,但纠纷的可能是有的。

8,没有说明退出机制。

9,没有承诺多久不倒闭,万一我出了钱,你第二个月就关门了咋办?那我的钱退不退?看这个计划肯定是没得退的,因为都花完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经历了三轮的原创挑战赛,写作于我是享受与快乐,是身心的放松和自我认知的完美结合。不在意,为什么而写,只在乎布道...
    子斌老师聊众筹阅读 895评论 0 2
  • 几日前,被校长莫名其妙地派去参加书法研讨会,一人独自故作高深地观赏着各家各派被精选下来的美妙之字。装模作样地流连忘...
    山田心在重庆阅读 215评论 0 0
  • 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如果有三个重要选择,至少是其中之一)是什么? 另一半。换言之,你的伴侣。 《圣经》里提到,...
    山人Shan阅读 3,124评论 4 0
  • 1.一个人可能完全不理会别人吗?”我说,与其说是问他还不如说是问我自己,“生活中无论什么事都和别人息息相关,要想只...
    云溪水畔阅读 3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