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组里招聘两名测试工程师,我是主要负责人。从简历筛选,电话面试,到现场面试,将近两个月时间接触了20名多名候选人。由于岗位限制,此次招聘人群素质中等偏下一些。但仍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不同候选人之间的差距。对什么样的人算是优秀,应该怎么样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有新的感悟。
现在,作为招聘者面试和筛选别人,我知道不远的将来我也会作为应聘者被别人筛选。怎么样能在一众应聘者中胜出呢?
1. 做事认真
简历是名片,招聘双方的初次认识是通过简历。如果应聘者工作经历60%匹配岗位需求,基本就能进入到后续的面试中。这里的60%是我们这次招聘的主观评判标准,没有参考行业数据。对于社招来说,简历上真实呈现工作经历就算合格。
如果想要通过简历留下更好印象,需要在简历上多用点心。工作经历适当详细,工作内容描述条目清晰有逻辑。这能体现一个人做事的认真程度。这是加成部分,也不必太过用力。
面试准备是做事是否认真的侧面反应。我们看到,认真的人会在面试前,根据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准备。而有的人就很随意,更有人约好面试直接不来参加。对认真准备的人,好感自然多几分。
2. 态度诚恳
面试是招聘双方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
面试中,应聘者通过短时间的交流展示出个人能力。这需要掌握专业领域的技能和原理,且对负责过的项目熟悉。有些原理或者知识点,长时间不用可能会忘记,那么面试前好好准备就很有必要。
今天面试的一个候选人,本科是材料物理,但第一份工作开始就转向电子领域。虽然他的工作经历都是跨专业的,但对新领域的认识都不算浅。项目经历和专业技术的回答都有逻辑有细节。这就是个好的人选。
态度诚恳很重要。早期第一个来面试的同学,学校和简历看着都不错。但他面试中对所有问题的回答都广而泛。不能说他错,但可以说基本上他所有的回答都没有有效内容。不主动将回答落脚到事实和细节上,招聘者就看不到他的认真和诚恳。就算他的能力模型和岗位需求匹配,也不是招聘者想要的。
3. 双向匹配
找工作是双向选择的。公司和应聘的个人之间,时间的成本和其他机会成本对个体的影响更大。对公司来说,同样希望招聘一个能较为稳定工作的新同事。
应聘者日常积累,夯实工作能力,通过简历和面试不会是太难的事。简历投递之前到offer确认,应聘者最好对岗位内容、工作环境、成长空间、公司文化都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今天面试的同学,他的个人能力是满足的。但他转向开发的职业意向,我们这次的岗位满足不了。
希望他有所了解和认识,做出最好的选择和决定。也希望,不久的将来自己也能换个满意的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