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光志
二0二五年四月九号,我们来自内蒙,北京,河南及东北三省的二十多名战友和军嫂,乘大巴从青岛向平度进发。
春风轻轻吹拂,海面微微荡漾,风柔花香空气甜,神清气爽心怡然。
两小时车程咋那么长,长的如同半世纪,迎候的战友翘首望,两小时车程咋那么短,短的眨眼一瞬间,车内战友互动频,仿佛是分组讨论的五十年前……
到了,到了,豪华酒店外十多名战友迎向大巴车,我们饱含深情的走出车门,相拥而泣,久久凝望。
一排长李艳德目光坚毅,还是那么沉稳; 二排长代秀军身板挺拨,性格豪爽。爱笑的高林先,李培元嘴角边那抹亲切的微笑,半世纪风霜洗礼仍闪耀着熟悉的光芒。李兆泽,李占森极力控制住眼角的泪滴,深怕因哭泣而看不清对方。贾云祥清瘦精明,尽显干脆利落的军人形象……我记得你清秀单纯,满脸稚嫩;我记得你身材健硕,一看便知是山东大汉。我记得,我记得……
步入豪华酒店,热烈欢迎二八一四0六战友来平度横幅格外显眼,投影幕墙滚动播放六连战友身着六五式军装或八五式军装的照片,熟悉的军歌把我们带到了四十多年前,人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组委会取消缩短会议流程,减去不必要的客套发言,尽量把时间留给席间互动交流,大家推杯换盏,迎来送往,东拉西扯,问短问长。各自打开记忆闸门,思绪又回到连队百日会战那火热的现场……
亲爱的战友, 请放慢送行的脚步,轻轻擦去你眼角的泪;
亲爱的战友,请松开紧握的双手,我要回到我生活的故乡。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相见亦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古人怎么把离别情写的如此伤感?
别了,战友!
平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