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5 放下执念,看到孩子的成长

昨天中午,孩子回来说:“妈妈,老师说快六一了,让孩子推荐节目,我想推荐一个。”

“好啊,”我说

“你帮我找一个小品,”儿子说

于是我很快的给孩子找到,孩子说,“发给老师就行。”

于是我很配合的用微信发给老师,一会老师回复:挺好的,关键演员呢?

看到老师的回复,我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因为小品里面是个黑皮肤的外国人,所以我们俩个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他说,要不买个面具;我说要不涂上油彩,一切的围绕着可以 做到而想问题。

是啊,一个问题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解决方法,用成长型思维来说,这个事不是不可以解决,需要想主意,想办法,或许还有我俩没想到的主意。

为了给老师说孩子的用心,于是特意给老师说,这是孩子自己找到的,让我推荐的。老师愿意不愿意选择这个节目是他的事,我们需要做好自己。而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帮助孩子做起来,给予他鼓励。

孩子回来后,很高兴地说:“妈妈,老师说了,我那个节目可以演,让我找演员。 妈妈,老师还给我一块糖呢,可惜让小治抢走了。“他很得意,我也很开心,他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于是一路上我们就开始头脑风暴选择演员的事情,”妈妈,我想让小悦做那里面的那个老师,你看行吗?“

”嗯,可以“我说

“我觉得她可以,只是不知道她愿意不愿意。”他说

“没有问过,你怎么知道不愿意呢,只有亲身问过才可以的啊。”

“那再找小诺来演一个吧?”

“当然可以。”

“还有小卓”

“可以。“

“你帮我问一问他们的妈妈愿意吗。“

我的任务就是帮他做这些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成了他的助手了,经常性的是他告诉我怎么做,我去执行,呵,这感觉还真不错。

于是一晚上就用微信问他的同学的妈妈,先问了小悦妈妈,小悦妈妈很爽快的答应了。因为周一老师就要看有没有选好人,有没有练习。所以也在与未回复的同学朋友联系着。

嗯,此时他也学了一招

“小诺,你在八点前回复我啊。“

于是再次等待,

小卓还没有回音,于是再次开始语音连接,小卓回复“可以“小诺也回复”我要当那里面的那个爹。“

我问儿子:“你想当哪个?“

“我当哪个都行。“

一切就绪,我帮他建了个群。

作为妈妈的我,其实在与人际沟通上是有欠缺的,不知道怎么去说和做。可是我很想帮他做起来这个。

在群里,先做了下欢迎词,耐心等待着妈妈们的回复,终于大家都看到了并且想法一致,于是定下了时间地点。

发了个信息给老师,说已经找好了人,老师回复说争取给孩子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也是我的希望。

儿子要求我给他把词都打出来,并且发给他们一人一份。于是我干这个活干到了凌晨十二点。做这个助手没有工资,唉,可惜了我这个人才。哈。

他比平时起的早,思考着他要做的事,我也思考着我要做的事,他拿着我昨晚上打印的词,说“不行,人家不是这样做的,得写上动作。“

“妈妈也是第一次做,下次争取做好。“哈,他很体贴的给我说”好吧好吧,不用重打了。“一会他就在A4纸上用笔圈圈画画,加上了一些词。

然后,我们拿着手机,手提电脑等用品,出门了。

地点是我家原来的一个房子。

成员,全部到齐,一个不落,还好,儿子第一次组织的小品人员都到位了,怎么开始呢,订下了是两个小时用于练习。现在的孩子都忙的了不得,就抓紧吧。

“大家都到齐了,现在一起开始念念词,争取熟悉,星期一给老师看。“对于儿子是第一次,其实对于我也是第一次组织家长们在一起。有些羞涩,有些紧张。怕说不到,做不到。后来也就放平了心。都是孩子的妈,互相理解吧。关键是孩子们可以练习,如果坐到一起而不练习,光玩,也是不行的啊。最重要的是练习。

还好,儿子也是知道自己邀请大家来的目的。下面大家一起看视频,对词。第一遍,不熟悉,嗑哧。后来,孩子们想出了自己的方法,说,“你们大人在这里,我们紧张,我们去别的地方吧。“

好主意,于是大人们一起聊天。孩子们在楼上练。

过了一阵,孩子们下楼来了。

再一次开始演起来,比第一次好太多,每个人对角色的把握都比第一次好。我当时在想要不要给他们找个专业的老师指导呢。

到点了,散场了。我们也回家。

路上,儿子说,“妈妈,我第一次组织,你下午就给我请个假吧。“

我同意了。

我今天的题目是,放下执念,看到孩子成长,那就回到题目上来。

这次的学校艺术节,我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想要推荐节目的。从四五岁开始,我就有个对音乐的执念,它只来自于我的,现在想想,当时四五岁的儿子猛猛的摇头不想去,我那时候怎么想的啊,我想啊,音乐多好啊,陶冶情操,练个琴多好啊,又练了注意力,一举多得。坐在钢琴旁,弹着悠美的曲子,心里多美啊。现在看来,这是我的执念。那时候的孩子并没有感觉到美,他那个年龄愿意听音乐玩耍,不代表他就有这个兴趣。每天坐在琴边是非常苦燥的。后来还接触了小提琴,儿子没练下来,当时我想小提琴多好啊,演奏着多帅啊。一是我的方法不对,二是他自己也不喜欢,每天给他布置练琴的作业,成了我让他练,他反抗的时候,然后也不专心。直到三年级,我还在坚持着让他练习钢琴试试看,一个暑假,虽然大点了,但是他依然没有说,我喜欢这个,我要练习。

后来,我从此不谈让他学音乐。

还好,我这个过程,也让我反思着,对他,对我,都成了好事。现在想来,这都是我的执念,我的虚荣心作怪。

于是,我取了个名字,叫放下执念。

放下了执念,一切归位,把他还给他自己。让他做自己,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我发现,他爱看书,并能把书上的东西画下来;有时候,还会写写小诗;我发现,他爱看小品,并且笑得前仰后合,我还发现,他喜欢思考经常问些我都没想过的问题;我还发现,他能看那苦燥的《时间简史》,这是我一点都做不到的。

我发现,以前都是我的执念,因为我种种的担心,种种的虚荣,才会有以前种种的错误对待,还好,即时归位。

能把他的乐趣发挥到他想要发挥到他能够发挥到的地方。这次他能够想到,要给老师推荐他喜欢的节目,并且积极组织,并且自己还发现自己的吐字不清晰而自己练习。我又想到了他小时候我的做法,相信孩子,有他自己的生长方式,不把个人意愿强加给他太多,只是做指导。我在学习,希望每天精进一点点。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