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读书笔记

引言

因为读书有感而笔记,因为分享也是学习而传播——利己、利他而利众,以小我的自律而唤起大我的自省,就是一种独有的幸福

正文

在我们身边,你总能发现一些人他们洞察力特别强,总能在寻常的事物中,发现一些不寻常

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在拍纪录片的时候就发现:在中国的北方,每年冬天,都会开展大范围的冬捕;但是捕到的全是大鱼,就没有小鱼——一般的人,可能就会对这样的现象视若无睹,但是这位导演却抓住了这个细节。

当地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为什么只抓大鱼不抓小鱼呢?

顺着这个问题,导演发现:原来,是渔民故意把渔网织得特别稀疏,网眼大,这样小鱼就被人为地漏掉了。

那么,渔民为什么这么做?

是因为他们懂得和自然的相处之道,这个原则叫猎杀不绝。

正是因为导演刨根问底的性子,还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才有了《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精彩的纪录片。

其实,这种洞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到的,而是长年累月练出来的

采铜:他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也是知乎上一位特别受欢迎的知识达人;他凭借知乎上900多个问题的优质回答,被誉为“最具知乎精神”的一位学者——《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就是其作品(2016年出版,销量上百万)。

本文将从什么是洞察力和怎样培养洞察力这两部分出发,和大家分享一下采铜通过分析大量高手的思考方式,总结出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养成这种思考方式

【一】什么是洞察力?

洞察力:本质上是一种发现事物核心矛盾的能力。

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可以把它当成是针对某个矛盾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的集合

为便于理解,举几个具体的例子,看看二者的区别

首先,什么叫问题?

比如怎么造一艘船?又如我们怎么用罐头更好地保存食物?

好,这就是问题

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把问题拆解,我们会发现问题里都有一组矛盾

就拿造船来讲:要想增加稳定性的同时,让船身的阻力更小,其实这就是一个矛盾——因为要想增加稳定性,最直接的办法是把船身变宽。但船身变宽,又势必会增加阻力。

再拿罐头来讲,我们不仅要让它更密封、更结实,而且还必须得让它容易打开——你看,密封结实和容易开启,这又是一组矛盾。

发现了吗?

只要把问题一步步分解,拆分到最底层,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它的内部其实都是一组自相矛盾的问题的集合

1、所谓洞察力,就是找到这个矛盾集合;

2、而所谓的这些矛盾,正是是通向一个事物中隐藏的,最核心、最根本、最高级的智慧的线索。

就像面对一个搜索引擎,你输入的关键词质量越高,你搜索到的信息,质量也就越高。

友情提示:掌握核心矛盾,就等于找到高级线索。

【二】如何培养洞察力?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洞察力并不是通过看书、上网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勤加练习来培养

那到底怎么做呢?

采铜分享了三种容易掌握、效率也更高的方法。

方法一:一回熟,二回生;

注意:不是我们常说的“一回生,二回熟”。

“一回熟、二回生”:就是把一个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当作一个全新的东西,这个方法可以帮我们发现被忽视的信息。

有朋友会觉得:我们之所做不到深入观察,是因为对事物的观察不够多但真正阻碍我们深入了解的,其实是视而不见

就像福尔摩斯第一次见华生,就问了一个问题:你每天走的楼梯一共有多少台阶?这个问题一下就把华生问住了;华生不知道有多少楼梯,恰恰就是因为天天走,太熟悉了,所以不会特别关注。

那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视而不见呢?

首先,得激发自己的好奇心

怎么激发?

很简单!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陌生的东西(很多高手,就经常用这个方法,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

比如,美国的畅销杂志《纽约客》,有一位资深的封面设计师,叫尼曼。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闲暇时,随便挑一个最常见的物品,一直盯着它看——盯着看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东西,从它的实际用途中解放出来。

假如筷子不是用来吃饭,假如笔不是用来写字,假如不把 iPad 当成平板电脑……,这些日常的东西,还有没有别的用途?按照这个方式思考,尼曼做出了很多有趣的设计(这些日常用品,都成了他手中的设计元素)。

方法二:片面的深入观察;

片面的深入观察就是一个事物有很多面,而我们要做的是每次只观察其中的一个片面,但是一定要深入。咱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比如,让你观察一支铅笔,你能发现什么?

假如你笼统地看上一眼,估计看不出什么玄机。

但是,假如每次你只观察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就会获得一些启发。

比如只观察材质,你会发现:铅笔的主要材料,只有作为笔芯的石墨和外面那层木头。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因为石墨很脆,必须在外面包个保护层。

好,这是材质。

然后,咱们再看工艺。

你会发现,铅笔的造型是:笔芯位于笔杆的正中间。

这就出现矛盾了。

要知道,石墨很脆,怎么才能把这根又细又脆的笔芯插到木头里呢?

你看,这就是一组矛盾。

那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这就需要你再进一步观察。

这回,你只观察铅笔的横截面。

你会发现,横截面的木头,是两种颜色,就像两块木头拼在一起一样。

原来铅笔的工艺,不是把笔芯插进完整的木头里;而是先把笔芯平铺到半块木头里,然后再像盖盖子一样,把剩下的半块笔身盖上。

你看,通过仔细观察铅笔,我们就完成了一组知识的小范围融合。

方法三:模块化观察。

模块化观察:就是把一个看似完整的事物,拆分成一个个小模块。

这个方法的关键就在于:你要学会拆分那些看似已经不可再拆的东西

举个例:在日本,有个著名的大厨,做了一辈子天妇罗,被称为天妇罗之神;吃过的人,都说他做的天妇罗独一无二。

你可能觉得,这会不会是炒作?

毕竟,天妇罗的工艺看起来太简单了,无非就是把食材裹上面糊,下油锅炸——这是一个简单到没法再分解的流程,能有什么玄机?

其实,这正是这位天妇罗之神的特别之处。

你以为这个过程已经没法再分解,比如一只虾就是一只虾,一块鱼就是一块鱼——但是,在他看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再分解的。

比如:虾头和虾身子就应该分开,因为虾头更耐炸,炸好之后,再拼在一起,这样整只虾吃起来,每个部位都是最佳口感。

再如:鱼肉,鱼皮炸的时间长,吃起来更酥脆;但等鱼皮炸好,鱼肉就炸老了——怎么办?

他的做法是,在裹面糊的时候,鱼皮的一面,少裹一点,鱼肉的一面,多裹一点——面糊能阻挡油温,这样在炸的时候,鱼肉和鱼皮,就能在同一时间,达到最佳口感。

友情提示:

模块化观察这种方式,能帮我们把事情的每一面,都做到极致;同时,它还能帮我们提高做事的效率

结语

很多人感叹于别人的聪明劲,却很少关注自身的特质;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大多数人都看不见灯下的黑,好高骛远地追求更完美的未来,殊不知,自身的宝藏都未开采,何谈梦想去分别人手中的蛋糕。

洞察力本质上是一种发现事物核心矛盾的能力;洞察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我们掌握培养洞察力的方法;而“一回熟、二回生”,片面的深入观察和模块化观察等方法,可以让我们打开心智,解锁万物。

顺境时清空自己,逆境时提醒自己,向内清醒,向外谦逊,美好才会不期而遇——《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是对上一部作品的延伸和升级,也是一本修炼手册;从个人思维转变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紧抓“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努力去修炼和培养,我们也能从中打开心结,俯瞰世间万物,畅享精彩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