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因为读书有感而笔记,因为分享也是学习而传播——利己、利他而利众,以小我的自律而唤起大我的自省,就是一种独有的幸福。
正文
在我们身边,你总能发现一些人:他们洞察力特别强,总能在寻常的事物中,发现一些不寻常。
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在拍纪录片的时候就发现:在中国的北方,每年冬天,都会开展大范围的冬捕;但是捕到的全是大鱼,就没有小鱼——一般的人,可能就会对这样的现象视若无睹,但是这位导演却抓住了这个细节。
当地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为什么只抓大鱼不抓小鱼呢?
顺着这个问题,导演发现:原来,是渔民故意把渔网织得特别稀疏,网眼大,这样小鱼就被人为地漏掉了。
那么,渔民为什么这么做?
是因为他们懂得和自然的相处之道,这个原则叫猎杀不绝。
正是因为导演刨根问底的性子,还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才有了《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精彩的纪录片。
其实,这种洞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到的,而是长年累月练出来的。
采铜:他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也是知乎上一位特别受欢迎的知识达人;他凭借知乎上900多个问题的优质回答,被誉为“最具知乎精神”的一位学者——《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就是其作品(2016年出版,销量上百万)。
本文将从什么是洞察力和怎样培养洞察力这两部分出发,和大家分享一下采铜通过分析大量高手的思考方式,总结出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养成这种思考方式。
【一】什么是洞察力?
洞察力:本质上是一种发现事物核心矛盾的能力。
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可以把它当成是针对某个矛盾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的集合。
为便于理解,举几个具体的例子,看看二者的区别。
首先,什么叫问题?
比如怎么造一艘船?又如我们怎么用罐头更好地保存食物?
好,这就是问题;
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把问题拆解,我们会发现问题里都有一组矛盾。
就拿造船来讲:要想增加稳定性的同时,让船身的阻力更小,其实这就是一个矛盾——因为要想增加稳定性,最直接的办法是把船身变宽。但船身变宽,又势必会增加阻力。
再拿罐头来讲,我们不仅要让它更密封、更结实,而且还必须得让它容易打开——你看,密封结实和容易开启,这又是一组矛盾。
发现了吗?
只要把问题一步步分解,拆分到最底层,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它的内部其实都是一组自相矛盾的问题的集合。
1、所谓洞察力,就是找到这个矛盾集合;
2、而所谓的这些矛盾,正是是通向一个事物中隐藏的,最核心、最根本、最高级的智慧的线索。
就像面对一个搜索引擎,你输入的关键词质量越高,你搜索到的信息,质量也就越高。
友情提示:掌握核心矛盾,就等于找到高级线索。
【二】如何培养洞察力?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洞察力并不是通过看书、上网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勤加练习来培养。
那到底怎么做呢?
采铜分享了三种容易掌握、效率也更高的方法。
方法一:一回熟,二回生;
注意:不是我们常说的“一回生,二回熟”。
“一回熟、二回生”:就是把一个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当作一个全新的东西,这个方法可以帮我们发现被忽视的信息。
有朋友会觉得:我们之所做不到深入观察,是因为对事物的观察不够多;但真正阻碍我们深入了解的,其实是视而不见。
就像福尔摩斯第一次见华生,就问了一个问题:你每天走的楼梯一共有多少台阶?这个问题一下就把华生问住了;华生不知道有多少楼梯,恰恰就是因为天天走,太熟悉了,所以不会特别关注。
那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视而不见呢?
首先,得激发自己的好奇心;
怎么激发?
很简单!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陌生的东西(很多高手,就经常用这个方法,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
比如,美国的畅销杂志《纽约客》,有一位资深的封面设计师,叫尼曼。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闲暇时,随便挑一个最常见的物品,一直盯着它看——盯着看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东西,从它的实际用途中解放出来。
假如筷子不是用来吃饭,假如笔不是用来写字,假如不把 iPad 当成平板电脑……,这些日常的东西,还有没有别的用途?按照这个方式思考,尼曼做出了很多有趣的设计(这些日常用品,都成了他手中的设计元素)。
方法二:片面的深入观察;
片面的深入观察:就是一个事物有很多面,而我们要做的是每次只观察其中的一个片面,但是一定要深入。咱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比如,让你观察一支铅笔,你能发现什么?
假如你笼统地看上一眼,估计看不出什么玄机。
但是,假如每次你只观察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就会获得一些启发。
比如只观察材质,你会发现:铅笔的主要材料,只有作为笔芯的石墨和外面那层木头。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因为石墨很脆,必须在外面包个保护层。
好,这是材质。
然后,咱们再看工艺。
你会发现,铅笔的造型是:笔芯位于笔杆的正中间。
这就出现矛盾了。
要知道,石墨很脆,怎么才能把这根又细又脆的笔芯插到木头里呢?
你看,这就是一组矛盾。
那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这就需要你再进一步观察。
这回,你只观察铅笔的横截面。
你会发现,横截面的木头,是两种颜色,就像两块木头拼在一起一样。
原来铅笔的工艺,不是把笔芯插进完整的木头里;而是先把笔芯平铺到半块木头里,然后再像盖盖子一样,把剩下的半块笔身盖上。
你看,通过仔细观察铅笔,我们就完成了一组知识的小范围融合。
方法三:模块化观察。
模块化观察:就是把一个看似完整的事物,拆分成一个个小模块。
这个方法的关键就在于:你要学会拆分那些看似已经不可再拆的东西。
举个例:在日本,有个著名的大厨,做了一辈子天妇罗,被称为天妇罗之神;吃过的人,都说他做的天妇罗独一无二。
你可能觉得,这会不会是炒作?
毕竟,天妇罗的工艺看起来太简单了,无非就是把食材裹上面糊,下油锅炸——这是一个简单到没法再分解的流程,能有什么玄机?
其实,这正是这位天妇罗之神的特别之处。
你以为这个过程已经没法再分解,比如一只虾就是一只虾,一块鱼就是一块鱼——但是,在他看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再分解的。
比如:虾头和虾身子就应该分开,因为虾头更耐炸,炸好之后,再拼在一起,这样整只虾吃起来,每个部位都是最佳口感。
再如:鱼肉,鱼皮炸的时间长,吃起来更酥脆;但等鱼皮炸好,鱼肉就炸老了——怎么办?
他的做法是,在裹面糊的时候,鱼皮的一面,少裹一点,鱼肉的一面,多裹一点——面糊能阻挡油温,这样在炸的时候,鱼肉和鱼皮,就能在同一时间,达到最佳口感。
友情提示:
模块化观察这种方式,能帮我们把事情的每一面,都做到极致;同时,它还能帮我们提高做事的效率。
结语
很多人感叹于别人的聪明劲,却很少关注自身的特质;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大多数人都看不见灯下的黑,好高骛远地追求更完美的未来,殊不知,自身的宝藏都未开采,何谈梦想去分别人手中的蛋糕。
洞察力本质上是一种发现事物核心矛盾的能力;洞察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我们掌握培养洞察力的方法;而“一回熟、二回生”,片面的深入观察和模块化观察等方法,可以让我们打开心智,解锁万物。
顺境时清空自己,逆境时提醒自己,向内清醒,向外谦逊,美好才会不期而遇——《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是对上一部作品的延伸和升级,也是一本修炼手册;从个人思维转变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紧抓“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努力去修炼和培养,我们也能从中打开心结,俯瞰世间万物,畅享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