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顺课堂笔记
怎么才能读得对呢?就要依义行调,你要分析、要感受这首诗的涵义,它到底在说什么,然后你才知道怎么安排这个调,也就是字和字之间的关系,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对于调来说,最重要的是高低关系,其次是长短关系,再次是轻重关系。我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基本的方法。
首先是关于句调的知识。句调整体大概分三种,一种是整体向上的,一种是整体向下的,一种是整体平的。
整体向上的句调一般表示疑问或者强调。
整体向下的句调一般表示判断、祈使或者感慨。
整体平的句调一般表示陈述。
其次是依义行调的分析步骤。一般来说,是从大到小,从高低到长短,从高到低,从长到短。
从大到小,就是先分析段段关系,再分析句句关系,再分析字字关系。
什么关系呢?首先就是高低关系,哪段高哪段低?哪句高哪句低?哪个字高哪个字低?然后是长短关系,哪段长哪段短?哪句长哪句短?哪个字高哪个字短?然后是轻重关系,哪段轻哪段重?哪句轻哪句重?哪个字轻哪个字重?等等。
这中间有个说明。长短关系,对于字来说是长短,对于段段关系、句句关系就是快慢。哪段长哪段短,也就是哪段快哪段慢?哪句长哪句短,也就是哪句快哪句慢。判断快慢的原则如下:
诗,古体快近体慢,高兴快忧愁慢。
文,排比快散体慢,古体快近体慢,高兴快忧愁慢。
从高到低、从长到短、从快到慢等等,这个方法就是说,判断关系的时候先定阳再定阴。比如说哪句高哪句低,先考虑哪句高,再考虑哪句低,这样基本的旋律框架就出来了。
最后,是综合运用,即按照以上的顺序有时不一定行的通,也许某个关系暂时无法判断,那就先进行后面的,返回来也许就清晰了。
我们运用以上方法,对这首诗做个分析。首先是段段关系,这首诗分四行,就是行行关系,关系中首先是高低关系,首先是确定哪行最高。你们觉得哪一行应该读得最高?
第三行?很好。
哪一行最低?最后一行。好的,大框架就出来了。
哪行快哪行慢?还是第三行最快,第四行最慢。
然后是对每一行的分析。
头一行,“天黑了,天黑了”,两个“天黑了”。这两个“天黑了”怎么安排?是前面这个高还是后面这个高?前面高,读起来就是“天黑了天黑了”,后面高,读起来就是“天黑了天黑了”,同样高,读起来就是“天黑了天黑了”。有三种方式,你得做个选择,这就叫依义行调。应该是哪个呢?
大家有不同的意见,这反映了大家不同的理解。对这句诗的读法不同,实际上就是理解不同。利用这个现象进行教学,就是吟诵教学法,也就是传统的“读书”学习法。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这句话是在疑问、强调还是判断、祈使、感慨,还是仅仅在陈述事实?
我们现在也许搞不清楚。那就先放下,可以先看下面的部分,回头再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