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爱扼住孩子的喉咙

许多人在育儿方面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让你感到头疼、焦虑,比如:孩子早恋、叛逆、厌学、沉迷游戏、考前焦虑等等。清心渡金牌心理咨询导师张老师,每天带你了解一点育儿小知识。

“我都是为了孩子好”是谬论

美国家庭心理咨询师茱迪斯·布朗在《都是为了你好》一书中指出,“在家庭中,妈妈有着强大的需求,但是这些需求往往被高尚的托词乔装遮掩,暗中扭曲孩子的生活。”“都是为了你好”就是最常用来遮掩妈妈内心需求的高尚托词之一。

孩子不想吃饭时,妈妈端着碗在身后追着喂:“再吃一点儿吧,为了你的营养,为了你的身体好!”

妈妈给孩子报了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英语班,每天陪着孩子东奔西跑上课、练习、考证:“为了你的将来着想,为了你的前途好!”

无论孩子做什么,妈妈都会参与其中,干涉孩子的想法:“听我的,这都是为了你好!”

但是请妈妈认真地思考一下之后扪心自问:“你呕心沥血所做的一切,真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吗?”

冬季的一天,气温骤降。听到有人敲宿舍的门,小秀站起来去开门。打开门一看,自己的妈妈拿着一件羽绒服出现在自己面前。原来是妈妈听说降温,冒着刺骨的寒风骑车来学校给孩子送羽绒服。

小秀感到啼笑皆非,她告诉妈妈自己并不需要羽绒服:“我这里有足够的保暖衣服。这么冷的天,我们都在宿舍里念书,不会出去的。再说,您顶着大风来给我送衣服,就不怕自己生病啊?”

妈妈听了孩子的一番话,十分恼怒地说:“我这不是怕你冷吗?怎么了,我关心你不对吗?我这不是为了你好吗?你怎么这个态度?”说完扔下衣服扭头就走了。小秀追出来让妈妈进屋坐一会儿,她好像没听见,连头都没回。

妈妈感到很委屈,她觉得自己这样心疼女儿,顶着寒风去送冬衣,简直是个伟大的英雄!一路上,她都在想象女儿看见自己时会多么感激涕零。然而女儿的表现让她失望极了,孩子不但不领情,还将她拱手送上的温暖拒之门外。

女儿也很委届,她觉得自己已经能够照顾自己了。这么多同学的妈妈都没有来,偏偏只有自己的妈妈来了,小题大做。妈妈总是命令自己无条件地接受关怀,也不看孩子到底是不是需要。

案例中的这个妈妈认为自己是伟大的,无论何时女儿都应该满怀感激地接受,否则就是没有良心。然而,妈妈的做法仅仅是照顾到了自己的利益,却丝毫没有考虑女儿的感受。实际上,这种“爱”所带来的心理伤害,绝对不亚于暴力行为留下的创伤。

当孩子置疑妈妈的行为时,妈妈用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蛮横地拒绝了孩子的意见。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的动机是为你好,所以你无权置疑我的行为,即使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也不需要道歉,而且你下次仍然应该无条件地服从我。我整天都在为你好,你应该记住我的恩情,你欠我的”。妈妈怀揣着如此蛮不讲理的想法,哪个孩子还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呢?

在这句话的威胁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既不会表达愤怒,也不怎么会表达爱。他经常压抑自己的愤怒和感情,习惯于以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且不敢和妈妈做直接的交流,因为交流之前他们的脑海中就已经浮现出了妈妈大怒的样子。

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妈妈们请好好反思一下,“都是为孩子好”真的是为孩子好吗?你真的确定你为孩子选择的就是最好的吗?你是不是用这句话扼杀了自己孩子原本存在无限可能的人生?妈妈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爱限定孩子的人生道路,孩子的生活要孩子自己去创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