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反式作用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是转录模板上游基因编码的一类蛋白调节因子,包括激活因子和阻遏因子等,它们与顺式作用元件中的上游激活序列特异性结合,对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分别起促进和阻遏作用。 [1]

目录

  1. 1 概述
  2. 2 结构
  3. 3 分类

概述

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 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被反式作用因子调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此外还包含有连接区。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诱导合成, 其活性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结构

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 它们具有特定的蛋白质结构(如上述的锌指结构碱性亮氨酸拉链螺旋-环-螺旋基元等)和蛋白质结构上的同源性, 因而构成反式作用因子家族, 如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AP1家族等。

主要包括:

1.DNA结合域:

a.螺旋-转角-螺旋

b.锌指结构

c.亮氨酸拉链

d.螺旋-突环-螺旋

2.转录激活域: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构成分。 [2] 常见的转录激活结构域有富含谷氨酰胺结构域,富含脯氨酸结构域及酸性α螺旋结构域

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研究发现除了蛋白,DNA、RNA也有调控功能,所以也称反式调控元件,主要有miRNA,转录因子等

分类

通用转录因子。普遍存在的转录因子,具有识别启动子元件功能的基本转录因子

②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与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有很大关系,能识别增强子或沉默子的转录调节因子。

③诱导性反式作用因子:活性能被特异的诱导因子所诱导,不需要通过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就参与转录调控的共调解因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