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与角度
机位
1.建立镜头:引介或设定动作发生的地点,通常是远景。
2.主镜头:提供这场戏中人物全局的概观,通常是全景。
3.切入镜头:与主镜头配合,介绍人物全局中的某些细部特征,是一个较近的或特定的视野,通常是近景或者特写。
4.双人镜头;(三人镜头,一人镜头)
5.反拍镜头:前一个镜头的视线反转过来,严格来说,是指180度反转,但通常两个相反机位的夹角介于120度角与60度角之间。一般用于对话场景,也可以用于表现某个动作的反动作。这种彼此反转角度的两个机位称为正反拍镜头。
6.过肩镜头:正反拍镜头中,越过一个人物的肩膀拍摄另一个人物的脸部。
7.反应镜头:表现人物对于某个声音、某个事件、某个动作的反应。
景别
定义: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分类:
1.远景:广阔的场面,以表现空间环境为主,可以表现宏大的场景、景观、气势,有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作用,常常应用于影片或者某个独立的叙事段落的开篇或结尾。远景的拍摄通常需要利用较高的地势,也可能需要借助航拍或升降臂。
2.全景:人物的全身,通常是指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的景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中可大可小。全景具有叙事、描写的功能,侧重交代、说明。全景与中、近景组合使用,便于我们既掌握全局又看清局部。
3.中景: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影视作品中,中景应用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姿态动作。
4.近景: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的局部的景别,主要用于通过面部表情刻画人物性格,通常需要与全景、中景、特写景别组合起来使用。
5.特写:颈脖以上部位或被摄物体的细部,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人物出场首先使用特写可以制造悬念,给观众以深刻的第一印象。特写被应用于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一般表达非常亲密的两个人之间的视野,或者表达某种特别的凝视,可能会用到特写的景别。
特写和远景都属于超常规的视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较少获得特写或远景的视觉经验。由于较少被采用,因此它们又被称为“两极镜头”,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特殊的视点。
景别的作用:
1.叙事:景别最基本的作用,不同景别的组合使用,有利于把事件讲清楚、把场面更全面地展现;
2.抒发特定情感;
3.体现风格:影像的风格、作品的风格、导演的风格等;
角度
分类
水平夹角:正面、侧面、背面;
垂直夹角:平视、仰视、俯视。
1.正面:介绍人或物的全貌,是表现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也称“表情角度”。通过这样的镜头可以把观众的视点缝合进叙事情境中。
2.侧面:适合表现运动、动作、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也称“运动/动作角度”;正侧面和斜侧面(前侧面、后侧面);
3.背面:适合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含蓄地引发观众想象,是一种用来制造悬念的角度,背面的拍摄角度是恐怖片里的常用手段,而在纪录片、新闻采访中,画框中采访者的背面镜头则会给观众造成一种引导感;
4.平视:典型的新闻摄影角度,表达平等、平静、客观、公正的态度;
5.仰视:被拍摄物体显得高大,有从上往下倾轧的态势,表达景仰、崇敬的态度,但有些影视作品在刻画独裁者、暴君时也会采用仰视的角度,此时表达被拍摄人物不可一世的独裁者形象;仰视(特别是大角度的仰拍)是一种主观的、反常规的视角,可以用于抒发情感、烘托氛围、刻画特定的人物形象;
6.俯视:被拍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达蔑视、贬义的态度,或者怜悯的情感,视线发出的一方处于强势地位。
拍摄角度的作用与景别的作用类似(叙事、抒发情感、体现风格)。
作业:
1.景别与拍摄角度模拍练习:(1)根据电影《雁南飞》桥边对话场景进行模拍;(2)要求还原场面调度、构图、景别和拍摄角度。
2.角度与视角练习:拍摄一个片段,创造性地使用主观视角、客观视角、窥视视角的切换,并在这几种视角的综合运用中完成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