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丽 焦点网络高级一期 洛阳(19.7.13)春雪原创分享第915天
早上起来浏览了一篇文章《中国式炫娃,毁了多少孩子》,有些脸热。
前些日子有一个好朋友来家里,我让儿子当场吹一支单簧管曲子,儿子“忙活了”半天,终因单簧管时间长不吹“劈了”,无法吹出来音而告终。现在想想当时我是有情绪的。儿子吹单簧管是童子功,考过了十级。大学期间参加学校管乐团曾任单簧管首席,在日本参加单簧管比赛获两个奖项。可不知为什么,儿子一直认为单簧管太过高雅,只能在乐团才能发挥它的优势,独奏,音色和感染力远不如萨克斯。现在让他当面表演给客人听更是不情不愿。这也许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对妈妈“炫娃”有些过敏反应。
自从孩子学习单簧管,我总希望他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各种节日,和爸妈参加一些集体联欢会,甚至我想鼓励孩子,像别的孩子那样在火车的车厢里表演。对于这样一些打着锻炼旗号,有“炫娃”嫌疑的做法,儿子没有全部就范。但随着年龄增长,对此要求阳奉阴违或直接打回。
尊重,说起来容易做着难。尊重他人的“他人”中好像总不包括儿子。
成年人只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很难站在孩子的角度体验孩子的感受。想想如果是别人要求,我们当场唱支歌或跳支舞,而我们又没有丝毫的准备,我们会怎么应对?不仅仅是不表演,甚至还会升起不只一种情绪。
如果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希望孩子展示自我,要提前征求孩子的意见,征得孩子的同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