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 日期 | 备注 |
---|---|---|
1.0 | 2021.8.22 | 文章首发 |
1.1 | 2021.8.26 | 增加对于核心思想的描述 |
之前的DDD文章——谈谈代码:降低复杂度,从放弃三层架构到DDD入门
,通篇下来像 是简单的讲了一些概念,然后快速的实战一下——很多同学反馈感觉就是入门了,但没有完全入门,因此我们再加一篇。
1.什么是DDD
先看下万能的维基百科:Domain-driven design (DDD) is the concept that th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of software code (class names, class methods, class variables) should match the business domain. For example, if a software processes loan applications, it might have classes such as LoanApplication and Customer, and methods such as AcceptOffer and Withdraw.
这边将其称为了一个概念。在我看来DDD是设计模式的超集,一种指导思想——用来指导如何解耦业务系统,划分业务模块,定义业务领域模型及其交互。
2. DDD诞生的背景
领域驱动设计这个概念并不新颖,早在 2004 年就被提出了,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不过,它被大众熟知,还是基于另一个概念的兴起,那就是微服务。因此在实现的时候样子不一定是一模一样的,更多时候还是根据业务场景来因材施教。
3. DDD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是让技术复杂度与业务复杂度隔离,并通过统一语言组织业务逻辑,降低认知成本。
具体主要体现在:
- 基础设施层:它负责隔离技术复杂度,通过抽象封装来对内提供服务,而不是让内部服务直接使用它。这意味着当外部基础设施变化时,业务并不会被迫进行变更。比如项目中的数据总线是Kafka,之后替换成了Pulsar,业务对其应该是无感知的。
- 厚领域层:同一领域的知识聚合在一个领域中,领域知识不再被割裂。这是单一职责原则的一种体现。
- 实体:用充血模型代替贫血模型,完全符合面向对象的思想。将业务中的对象完全投射到实体中,从面向资源转换成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
4. DDD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一般软件会经历几个不同的周期:
- 大烟囱:每个应用各自为政,类似的需求重复开发,浪费人力
- 服务化:根据不同的业务属性拆分服务。关注服务拆分、服务治理、模型抽象
- 平台化:将相关的微服务同一成一个平台暴露出来。关注领域收敛、领域自治、能力沉淀
- 中台化:将通用能力下沉至中台,快速响应前端服务。需要关注数据打通、能力串联、业务响应力
DDD主要在技术密集型应用里有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当该应用进入服务化、平台化时,可以在:“服务拆分”、“服务治理”、“领域收敛”、“领域自治”发挥。在中台化中的“数据打通”也有一定的作用。
而微观来说,DDD可以有效减少代码的冗余程度以及需求响应的速度。
5. DDD实践中要注意的
5.1 使用IOC来保证层次之间的隔离
经常有小伙伴问我,分层之间该怎么做?因为分层的边界没做好,代码会再度耦合再一起。对此我给出的答案是参考inversion of control
。其常见实现有:
- Object Dependency Inject
- 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 Strategy
- Abstract Factory
也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技巧:遵循Clean Architecture写好白盒测试。
5.2 模块分离
模块分离是一种较为“硬”的手段,它让分层不再是一个约定,而是强制执行的规则。这样当我们拆分微服务时候,也可以较快的完成拆分。
5.3 DDD并不是只有三层到四层
也有小伙伴问过我,转DDD的是否只有三层过来的?其实并非如此。我这边可以举两个例子:
5.3.1 流计算处理
我们以面向在线数据加密应用为例子:当一条数据流过我们的应用时,我们需要根据一些条件对其加密。
应用的基本流程为:Source(from kafka) -> Map(encryption) -> Sink(to kafka)
。
那么代码中,kafka其实是基础层的代码。而encryption
属于领域层,map(框架)和encryption之间的胶水代码则属于基础层。
5.3.2 GUI应用
相信大家都在学生时代学过GUI or HTML 编程。那么按照DDD的做法来,业务逻辑应该与具体的界面无关——比如界面上的一个按钮(数据模型)会触发一种事件,当后台的事件接受者收到这个事件时,则会寻找相应的执行者,执行对应的逻辑。
在这里面:
- 界面可以是Qt,可以是Flex,可以是Ios,可以是Android,也可以是Vue。其本质是用户接口层。
- 后台的事件接受者是基础层。
- 具体的执行逻辑则放在领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