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鹿蹒跚。
这是小A最近的爱情状态,本来只是想做个没有感情的杀手,开始时觉得做一个杀手太难了,后来才发现,难的是没有感情。
都说爱一个人是勇敢的,可是在小A身上,这句话成反比,越是喜欢,表现得越是闪躲和逃避。
当心里的老鹿蹦哒蹦哒出现时,她反而高冷的让人费解。
明明可以游刃有余的和所有人交谈,嘻嘻哈哈的像大春一样没心没肺,但是在喜欢的男生面前,却惜字如金乖巧如鹅,就像现在:
“十分钟还没回我消息,他是不是不喜欢我?”
“算了算了,他不找我我也不理他吧!”
看着小A笨拙的谈着恋爱,傲娇的“你退一步我也要退一步”的做法。
想想过去五年她像龙卷风一样,来了就走的一段段爱情,忍不住想说:
知道你为啥单身么?因为你是假性疏离者。
02
内心渴望亲密,却用冷漠伪装自己,明明想要热血沸腾地谈一次恋爱,却又抑制着自己对恋人的痴迷。
内心有相爱的需求,表面却又拒人千里之外。
讨厌一个人,却又不得不一个人。
这就是“假性疏离者”。
她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以及这段恋爱关系,会有过高的期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通过微不可察的各种测试,来衡量ta是不是自己心中的理想对象,ta是否满足自己所有的恋爱需求,最重要的,ta是不是契合自己的soulmate。
一旦对方没有通过测试,她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表面的冷淡而疏离,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甚至在内心劝说自己:
“他也不过如此,恋爱太麻烦了。”
“不喜欢了不喜欢了。”
但假性疏离者,重点是假,她们纠结着“靠近”和“远离”,内心的依赖和痴迷也从来没消失。
疏离,更像她们在爱里的一种“策略”。
03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用这句话形容张爱玲也不为过。
作为假性疏离者,张爱玲把这种特性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那些内心渴望爱,却要假装疏离的人,当一开始对对方有依恋时,这种依恋得不到回应反而受到损伤时,内心也会充满了羞耻感,会为自己对他们抱有信任和期待而感到心伤。
在张爱玲四岁时,父母离婚,母亲远走他国。
父亲的责骂毒打等行为,让她本想靠近的心放弃了父爱。
在港大读书时,她的老师佛朗士,给了她八百块钱作为奖励,张爱玲得到极大鼓舞,拿去给她母亲黄素琼看。
她母亲没说什么,只叫她放在那里。
张爱玲惴惴然放下,离开,过两天再来,听说那钱已经被她母亲在牌桌上输掉了。
甚至隐隐以为她是卖身给导师,母亲的这种想法让她自我厌弃。
很多成年后的纠葛,都是童年时的问题。
当她想靠近时,父母却都在否定她,遗弃她。
至此,在她心里便落了一杆秤,父母的爱渐渐的失去份量,直到消失。
然后再用一辈子去寻找“父亲”,又渴望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人。
她不被看见,也不被爱。
于是成了心理上的弃儿,弃儿有爱,更多的是疏离。
04
一直渴望爱,但又害怕被撕碎。
每一个想要爱的假性疏离者,为了避免受伤,总是一点点释放真实的自己。
当受到伤害时,立刻缩回龟壳内,她们即无法改变自己痴迷的本性,又难以停止假装疏离的行为。
每当她们找不到那个“依赖对象”时,也是为自己判了刑,让自己离真正渴望的亲密越来越远,从“故意装作疏离”到“卸不下疏离”,注定对自己的梦渴望而不可及。
亲爱的,你要明白,疏离是假的,爱的渴望却是最真实不过的。
故作冷漠的不在乎,等到对方真的离去,习惯性安慰自己也不过如此,等到夜深人静顾影自怜时,却又开始心灰意冷人间不值得。
这种状态,才需要改变,不然“假”也会成真。
假性疏离者们,请合理预期恋爱关系,客观评估对方行为,慢慢的靠近爱,放飞自我吧。
还有那些想要和假性疏离着恋爱的人,少用套路多用心。
祝假性疏离者,都能药到病除。
你觉得你为什么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