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边城》

再读《边城》,5万字左右的一个中篇。

最早接触《边城》是在高中,忘记了是课本还是读本上节选了一段,是翠翠做梦摘虎耳草。这是全篇最美的一段,令当时的我以为全是描写这种美好的人事,以为歌会继续唱下去,梦会继续做下去,最终是一个美满的结局。

后来在一个作品选集里又读到了《边城》,似乎在是高三。心已经浮躁起来,甚至不能沉静下来读一本小书,结果半途而废。那时读到的是后半段,很悲伤的场景,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这次终于从头到尾读完了,得偿夙愿。沈从文是汪曾祺的老师,汪的散文挺喜欢,但是后来看《人间草木》集子,又感觉琐碎絮叨,完全不是读《受戒》的感觉。汪曾祺有一篇评《边城》的文章,这次先看了,然后再读原著。

《边城》的故事很简单,船总家兄弟两人同时喜欢上一个渡船人家的女孩儿,展开竞争。老大自知无望,出船而死,老二因之犹豫,在家庭压力下远出。

简单的故事,不大的篇幅,却让人读出厚重感。首先是景物描写,沈从文有一双圣手,令人难以企及;其次是风土人情,将当时的乡村边城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不让人读着生厌,如【杂货铺卖美孚油及点美孚油的洋灯】,从中可窥见些许当时的经济形貌,书里可以说有经济,有军事,有政治,有社会,而它们的很多方面是隐藏的,不轻易发觉的。再次是人物的塑造上,简洁生动,形象丰满。翠翠,爷爷,刻画的令人过目难忘而可感可亲。再就是爱情,是小儿女朦胧的初期的爱情,旁边一个老头子操心着急。

《边城》写的是一个悲剧,【老船夫猜不透这事情在这什么方面有个疙瘩,解除不去,夜里躺在床上便常常陷入一种沉思里去,隐隐约约体会到一件事情--翠翠爱二老不爱大老,想到了这里时,他笑了,为了害怕而勉强笑了。其实他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象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暗示翠翠的结局可能不是很好。最终老船夫被顺顺的话击倒,在雷雨夜死去。如果翠翠顺利嫁给二老,爷爷安享晚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可是天地不仁,大老先走了车路,最终身死,走马路的二老心里有了忌讳隔阂,就算最后娶了翠翠,也不是美满皆大欢喜的结局了。世间就是这样多不如意事吧。有时候一念之差,就是完全两个相反的结局;一句话,就改变一生的走向。

淡淡地忧伤笼罩作者读者心头。很快战火会烧遍中华大地,然后是红色海洋席卷一切。边城这样的生活画面,这样的人物永远也不会再出现,给人又是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初中的某个晚上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听见影影绰绰电视的声音,立刻被吸引住了。仅凭着声音我无法掌握全部剧情,但是旁白舒缓轻...
    秦桑低低阅读 4,266评论 0 3
  •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京派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第一次再初中课本里读边城,似懂非懂中体会出了湘西的自然美,第...
    猫和秋叨鱼阅读 4,446评论 4 14
  • 记得那一年带着孩子和朋友一起住在凤凰古城,每日闲暇游逛,那一日穿过虹桥,拾级而上,听涛山上有沈从文的墓碑,听...
    缘起结夏阅读 1,579评论 0 0
  •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成名之作,暑假里与儿子先后读过。因为喜欢小说中描写的一幅幅动人的湘西生活风情画卷和...
    心草阅读 1,488评论 0 0
  • 第一个感动我的点是翠翠的父亲。对于翠翠的母亲和军人的暧昧关系我是不能接受的,也许是接受了太多的封建思想,对于这类不...
    5d064cfdcefd阅读 3,746评论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