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第44篇,三读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教师成长问题

去年四月份,我买了本李希贵老师的著作《面向个体的教育》。这本书,还是看过李老师写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后才知道的。起初,只看了三分之一就束之高阁了。原因是我认为北京的教育和我们河南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他们的很多做法,在我们这里不具备推广的条件。现在之所以再读,是考虑到未来高考的改革方向。提前了解一些,免得在改革大潮来临时,面对新事物不知所措。

整本书中,这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老师谈到的教师成长方面的问题。关于教师培训的看法,我和李老师是一致的。我从来不认为外出培训,或者请所谓的专家到校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老师们水平的提高。这就和学生学习的道理一样,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主要取决于老师的水平,而在于他们是否愿意学习,在于他们的态度和方法。

记得前年学校组织大家去上海培训,和我们同行的另外一个学校的老师,随着培训课程的推进,他们的人数在不断的减少。暂且不说授课老师的水平如何,没有参与到课堂的你,这样的培训对你而言又有什么意义?作为我们四线城市的老师,第一次来到大上海,免不得会为眼前的花花世界而眼花缭乱,免不得要到处转转,增广一下见闻,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他们是公费培训,他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这些钱的价值是用来帮助他们提高,进而更好的教书育人的,而不是给他们提供公费旅游的!不知道那些故意逃避听课的老师,他们是否清楚学校组织大家千里迢迢奔赴上海的目的。

说到提高自己,不得不提到我的班主任生涯。我上班六年,一直在担任班主任。我和班主任这个岗位的关系,用“先结婚,后恋爱”来形容是比较合适的。当初我选择当班主任,是希望拿到那每个月420块钱的班主任津贴来补贴家用。后来,越干越觉得自己适合,并且喜欢这个岗位,在和学生的朝夕相处中我能感受到那份快乐。来现在的学校工作前,校方提出我必须当班主任,这是我来这的条件。我认为这对我而言根本就不是条件,而是优惠政策,不让我当,我还不愿意呢!

但是,今年春节后,我的思想出现了波动,我不再想当班主任了。尽管我每年都可以拿到优秀班主任的荣誉,我带班的成绩也一直不错,但我缺乏成就感,同时觉得我的提高遇到了瓶颈,再干下去,我还是一个普通的优秀班主任而已。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

另外,我非常认同李老师说到的关于学生评价老师方式的问题。去年去其他学校监考,看到教室的窗台上放着一张答题卡。仔细一看,内容是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表,需要学生们从上面ABCD四个等级中选择一个,这就是对老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应该是:评价等级高的老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高;低等级的老师也不清楚自己哪些方面做的不好,即使想改进,也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倘若老师再把这种困惑转移到学生们身上,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岂不是得不偿失?可以说,这样的评价就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对老师水平的提高又有什么意义呢?

梅贻琦曾高声疾呼:“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由此可见,教师的水平对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应该想法设法的为老师们的成长提供平台和机会,老师们也应该能够逐步意识到提高自己对于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去提高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班主任治班策略: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在班级中的地位 初中班主任张老师 9月14日 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很...
    汉唐雄风阅读 11,386评论 5 77
  • 最近,我赶上了这一阵的读书风,本身喜欢读书,因此看到简书这里的推荐书籍,我把好多都收藏了,获益良多,但是,当我发现...
    骄傲的书虫阅读 208评论 0 0
  • 人注定要徘徊于焦虑与厌倦两极之间。——叔本华 人,总是会时不时的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 很多时候,焦虑已经成为了现代...
    颜小婧阅读 766评论 0 0
  • 说起公主这个词,脑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印象肯定是贵气非凡,举止优雅,但是这位公主啊,偏偏爱习武,一有时间就去京城中的武...
    念衡阅读 292评论 1 5
  • 刚刚考完的云南省中考,由于数学出题的思路和“老师们”的想象有了很大程度上是差距,用老师的话讲是“始料未及”...
    肖瑞艳阅读 282评论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