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
工作需要重新定义。
之前马伊琍参加黄金时代,在节目中,马伊琍在面对主持人关于“成功女性如何平衡好家庭跟工作”这一话题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女人在家庭与工作无法做到平衡,她说:“平衡就是一定要有人做出牺牲。没有谁可以做到把职业成功的女性和一个优秀的合格妈妈去两者兼并。绝对不可能。
其实无论是当代男性还是女性,都无法做到完美的平衡。
因为你的时间,已经被老板,同事和客户在各个工作群与各个时间段打得细碎。
北欧航空的老总在他的《关键时刻》( Moments of Tuth)一书中分享了一个观点:服务客户的关键时刻是“每时每刻”。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时刻令顾客不满,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稻盛和夫也持有这样的观点。
当我们把人生割裂成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分别心就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你。结果是工作的时候总是想着海边的吊床,躺在吊床上的时候又在谋划着怎么痛定那个难缠的客户。
既然改变不了外界,那就改变自己。
既然无法完全分隔,那就改变自己对工作的定义。
为了获得生活的享受和美好,很多人已经愿意忍受这种工作的痛苦。想通了,也就不抱怨了,就可以带着职业精神的假面来应付工作中的种种不快。
心理学上把这种想法称作“习得性无助”,也就是经过生活的教育,终于学会了用无助的心态来对待难以克服的困难。
分别心让我们赋予每一个当下不同的意义,无论身体在承受什么,我们的思想已经开始叫苦叫累了。事实上,坐在办公桌旁写作和坐在咖啡馆里写有多大差别呢?
是我们对工作习惯性的增加了太多限制条件而已。
《重新定义公司》一书讲述了谷歌的一个招聘原则:不要招聘根本不在意事件背后价值的人,因为他看不到事情的意义,也不会成为一个精英。
不要低估自己工作的价值,任何职位的工作,老板赋予你薪水肯定是有它存在的价值。所以首先你得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才可能实现更多的价值。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人,张口闭口“那时候我在玩影视”“那时候我主要玩灯光”“那时候我主要玩摄影”,他们用“玩”这个词,就是古人的那种“不厚重”。
当你认真、敬业地对待工作时,你就能让自己的人格变得厚重起来。
日本有一部电影《入殓师》,讲述了一个大提琴手因为乐队解散,应聘获得了一个帮逝者化妆的工作。这个年轻人最初非常排斥这份工作,认为一辈子做这个工作没有意义,搞不好还会影响自己恋爱结婚。但是随着一次次介入整个葬礼的过程,他逐渐发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体会到这种艺术独特的美。
我国一部获得金鸡奖的电影《那人那山那狗》讲的也是类似的故事:一位邮差带着一条狗,翻过很多山头,日复一日地送信,一辈子没有丢过一封信。
每次观看这种优秀的影片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和震撼,会帮助我们每个人去梳理自己的工作、人生。
当你认真对待一份工作的时候,你的心性就会变得不一样,认真做事可以提升心智,认真工作以升华人格。那些能够把小事认认真真做到极致的人,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另外,努力地工作就意味着,不要把别人分配的工作当成一种任务,而应该将其看作一项天职,这样你才能尽情地享受与每一项工作交互,然后完成它的过程。
如果你长期努力地做一件事,你就会慢慢地爱上它,会主动想要做好,工作也渐渐变成了人生的必需品。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我们处理一件复杂事情的基础。
为什么很多人虽然懂了时间管理的道理,却依旧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呢?因为尽管知道重要不紧急的事需要做,但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
比如我给自己留出完整的两个小时做某项计划,但总是定不下心来,不是想着下午有个重要的谈判,就是想着晚上还要讲课,这些都是紧急的工作。结果心里烦躁,也没办法安心准备那项计划。
很不幸,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生活和工作的状态—心不在焉。你的心并没有放在你所做的这件事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谓放心,即找回失去的本心,放在专注的事情上,这就是学问之道。
所以回到以前学的旧道理:心无杂念,安于当下。
最近看了一些书,其实有些观点或知识在学生时代我们已学过,很多只是进入社会后被我们忘记而已,包括一些做事的方法,习惯和心态。
所以别总着急得重新开始,回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兴许会走得更快!
-End-
只为看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