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妈妈,我也说点关于育儿的事吧。
因为最近一直下雨,无法户外活动,昨天下午带小朋友去了室内游乐园玩。我们家因为是双胞胎,两只从小到大有玩伴,互动也较好,基本上送进去,我就解放了。
在游乐园里,我被两对父子吸引,也很具有对比性和代表性。
首先,父亲在周末可以陪孩子出来玩,这点还是值得认可和表扬的,丧偶式教育也并非比比皆是。这让我这个忧国忧民的老母亲有些许欣慰
先说第一对父子:小家伙估计2周岁左右,只能说几个字的短词,很蠢萌可爱。爸爸外形上看有点其貌不扬,一个很普通的父亲形象。但是这个爸爸却很投入,全程陪伴小朋友,一起搭积木,有耐心的引导孩子积极尝试,陪同玩各类项目。后来因为有几个大朋友加入,他们玩的更开心了,传来了阵阵响亮开心的笑声,这才引起我的关注。
这个父亲全程像个大孩子,像是大朋友带小朋友一起玩耍,十分有爱,为他点赞。
再说另一对父子:小朋友应该3周岁左右,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了。爸爸形象高大斯文,戴着一副眼镜,很有学识的样子。但他全程对着手机,对小朋友是问一句答一句,显出明显的不耐烦。
小朋友估计是独生子女,需要时时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总是喜欢叫爸爸来看看,或者给点指导。这位父亲终于不耐烦了:别人都是自己玩,你怎么老是叫爸爸,你自己好好玩。然后又低头继续看手机了。
再后来,小男孩因为自己想拼图的积木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了,他哭闹着找爸爸要。爸爸貌似终于被激怒了,在公共场所,他可能觉得孩子哭闹很烦,也很让他没面子。他这样回应这个哭闹的孩子的:不是所有人都会让着你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委屈的说:不是要分享吗?爸爸:分享要别人同意才行,人家不同意你哭也没有用。说完,他就气得走到一旁,低头继续看手机了。
小男孩越哭越凶,热闹的游乐区都能听见他的声音。再后来,他委屈的走到爸爸旁边,想博取同情和安全感,可是这位爸爸很无情的推开他:不要到我身边来,去旁边哭去。再后来,这位爸爸就带着他的孩子去了另一个区域游玩了,大概觉得这里的自己和孩子都很失态吧。
因为他们就在我不远的对面,我看得真真切切,内心很焦急,也很心疼这个孩子。其实从科学育儿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情绪冲突,倒是一个很好的让孩子进步和增进父子情感和信任的机会。
关于公共场合的分享:很多小朋友在外面也会和在家一样,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你们都要让着我。这时候父母要做的就很明细了:告诉孩子公共场合的不同,是什么样的规则。我们如果想玩应该怎么办?引导他思考,要不要一起玩?或者排队轮流玩?又或者你先玩,我去玩别的,一会我再回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做他们最信任的人。
面对孩子无理哭闹:很多国外育儿理论告诉我们要学会共情,要正面管教。其实用中国的思维理解就是换位思考。
孩子为什么哭了?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比较合适?想一想每次我们伤心失望的时候,需要得到别人怎样的安慰?
我们可以这样对这个伤心的孩子说:爸爸/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你也很想玩这个玩具。可是被这个小哥哥拿走了,他不愿意和你分享。爸爸/妈妈每次遇到喜欢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其实也很失望,和你一样的心情。或者,抱住你的可怜孩子,就让他在你怀里哭一会吧。哭完他就会什么都忘记去玩其他项目了。
在这期间,我们家的双胞胎一直很愉快的和其他大朋友玩耍。后来姐姐忽然跑过来告诉我:有个积木搭的太高了,妹妹从上面跳下来了,可是我不敢。我说没关系,不敢跳就不跳,爬下来也行。可姐姐还是很想挑战自己,爬上去,又尝试了一遍,结果还是慢慢的爬了下来。我看着她笑了笑。
她应该很想和妹妹一样厉害,在我没有注意的时候,她终于战胜了自己,勇敢的纵身一跃,跳下来了。她兴奋的跑过来说:妈妈,我跳下来了,一点都不难,一点都不可怕。真的!不信我再跳给你看看。于是,她又像一只快乐的兔子爬上去跳了下来。这时候的她像极了爸爸说的骄傲的大公鸡。
我们都是普通人,这里有很多我们日常的影子,我们也会犯错。所以我们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会犯错。
其实无论有无文化,有无科学育儿理论支撑,只要我们怀揣着爱心、耐心和基本原则。我们的孩子总会是一个不会在公共场合给你丢面子的人。因为首先,你要让他们在外面也有面子才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