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新农人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程度,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安徽财经大学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泰棒啦啦队”等8名成员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7日起至安徽合肥长丰县调研,涵盖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生态旅游等三个不同领域。
现代科技助力农业发展,多种方式提升农户收入
在数字中国背景下,农业发展也与时俱进,通过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科学合理耕种助力农户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稳步推进乡村振兴。7月7日下午,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长丰县双墩镇梁庄村的合肥市味臻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的对话访谈。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公司负责人俞兵先生其实并非长丰县本地人,他曾经营粮食买卖生意,后发现长丰县双墩镇梁庄村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用来经营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在了解相关政策之后建立了现在的企业。企业主要经营家庭农场,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缩减了经营成本。同时,企业也为周围的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以无人机技术为农户快速喷洒农药化肥。另外,企业还经营坚果加工。公司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500万,其中,“直播”和“一类电商”等方式占比达到了40%。
数字技术便捷畜牧管理,技术人才助推企业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的推动下,畜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7月7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长丰县双墩镇罗北村的安松牧场,有幸采访到了牧场的技术人员和创始人孙安松先生,他们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牧场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返乡创业的经历。孙安松是长丰县的一名返乡创业者,2004年,他创立了牧场,期间一直交给其弟弟打理,直到2014年左右,他从上海返乡,开始自己接管牧场。从创业初期到现在,他对新鲜事物一直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意识到当前的数字化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对于畜牧业企业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将其应用到牧场的管理和运营中去。通过使用“水帘”技术,有效提高奶牛单产,精准喷淋系统使得牧场节约了60%的水资源等。在访谈中,技术人员也为团队成员展示了牧场内的新型数字化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为牧场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管理手段,同时也为返乡的新农人创造了更多的收益。
这次访谈让团队成员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在畜牧业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同时对于畜牧业企业目前所遭遇的市场难题也有了进一步了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畜牧业行业正处于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期待更多的返乡创业人能够积极拥抱数字时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志愿服务凝聚创新力量,生态旅游带动农村发展
7月8日,实践团队走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马郢村,在这里我们对于乡村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团队成员在与负责人孙涛先生的交流中,得知了“马郢计划”,这是一项以扶贫为主要任务的志愿者公益计划,主要内容为助学计划、助农计划和驻村计划,来到这里的志愿者部分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创客”。其中,魏先生就是返乡的新农人之一,他经营“世外陶苑”,是志愿者陶艺起家,他告诉队员们,每年的3-5月为客流高峰期,游客主要是一些研学团队和企业团建队伍。最后,团队成员采访了孙阳先生,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他目前在马郢村通过三产带动一产的方式经营着综合性农场。他提到,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农学,毕业工作一年后回乡创业,农场内主要种植蔬果,实行会员制,每周一次将有机蔬果配送到家。但是农场经营目前正面临着难题,如会员数量逐年减少,宣传推广效果甚微,配送费用较高等。在访谈的最后,孙阳也向实践团队提出了问题“你们毕业之后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相关工作吗?”
这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了解到了农村发展的新型道路,看到了生态旅游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活力。马郢村的“创客”们,将志愿者聚集在一起,以创新探索发展道路,成为了乡村发展的新的活力和希望。
通过此次对长丰县种植、畜牧养殖和生态旅游业三个领域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将创新性思维转化为创造性行动。对于队员们来说,乡村的发展情况不再是新闻播报中的抽象概念,而是政府扶持政策与新农人敢于创新的生动展示。团队成员表示今后将学习和发扬新农人的奋斗精神,不断将所学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当中去,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刘钰 摄影: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