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拿起这本学术性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都有一番新的感悟。
尼采的哲学体系主要集中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这本书是拿来做学术研究的,但其实也可以称其为一本诗集。我个人从周国平的书中认识尼采,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众人仰慕的,其中也包括我。没有对尼采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这本书是看不懂的。
我为什么要买这种书呢?其实不管做不做学术研究,尼采是我喜欢的哲学家,这本书带有很多的批判性观点,对学者、诗人、追求智慧最高者进行了一番批判。虽然这本书遭到了很多误解,甚至还被纳粹党拿去研究,把它当作统治人类的手段。但它经得过岁月的考量,鲁迅先生还对这本书表达出很高的赞美。但他只翻译了开头的前言,所以他对尼采并不能了解得深入。
现在这本书和《悲剧的诞生》是最受学者欢迎的,它也类似讲故事,刚开始就讲了查拉图斯特拉在山上待久了,孤独久了,准备去山下进行拯救人类精神的说教,但下山后遇到的事和自己所梦想的完全不一致,众人所追求的东西和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决然不同,于是查拉图斯特拉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即山上),后来陆续有高人去拜访他,请求能得到精神的解脱,查拉图斯特拉最后选择一一和这些高人进行座谈。
对这本书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查拉图斯特拉讽刺的智慧最高者,而托尔斯泰正是这类人,智慧最高者了解很多事物的本质,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智慧最高者就属于看透人生的人,他们觉得人生已经没有了意义,人生已经没路可走。我不太赞同的地方在于讽刺同情者,查拉图斯特拉认为同情者都是乱用情感的人,他是站在人性层面去批判的,也是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去批判的。要知道,当时是战乱时代,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厮杀,所以同情者是可悲的。要是我们现在再来谈论,同情者是值得表扬的,因为他是善良的,不具备同情心的人,我们会说他麻木不仁。尼采认为叔本华是悲观主义者,他对叔本华的哲学持反对的态度,这不仅让我想起吴冠中说的那句话:“从事文艺工作的,艺术观的不同是划分知己和敌人的标准”。因为哲学观的不同,尼采和叔本华成了反对派,而在我们看来,两个人都是天才。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讽刺最多的还是上帝(即耶稣),因为尼采是反基督教的。以上帝死了为基础而进行对德国社会人们精神失落的各种批判,那对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有作用吗?有的,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之间产生矛盾。过于追求财富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特征,大多数时候知识分子的呼声不被认可。这本书真是反映了一百多年前的德国社会与我们现在的社会有相同的地方。
总的来说,我有很多地方没看懂,毕竟我是普通人,不具备很高的哲学天赋。但我知道,要想从这本书中吸取智慧,那就要具备耐心,也就是需要细细品味。结合我们这个时代再去思考这本书,你会发现有很多新的启发。很多这本书中记录的东西,往往就成为现代作家引用的智慧。
我们重读类似这样的经典是一种精神的救赎,所以提倡读它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