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的人输在这两个决定论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于是体现在投资之中99%的人输在这两个决定论:
第一个决定论叫屁股决定脑袋。你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失真的,如果预设立场则必将变形的严重,你跟真相之间隔着一百个哈姆雷特。
第二个决定论叫作情绪决定脑袋。“在我真正做重大投资决策时,这些好像都没有用上!”事实的真相是,在市场有重大波动的时刻,情绪已经战胜了他的理智,接管了他的脑袋。之前做的交易计划完全被抛之脑后了,他跟随着市场大众的情绪,去追涨或者杀跌。所以,平日里努力学得再多也没用,不是知识没用,而是他根本没用上。
2、建立自己在心理上的优势是长期稳定获利的关键,但是这种优势却非常不容易建立。好在依然有几种路径,可以让我们渐次修炼。
第一,屁股离市场远一点。干脆从物理位置上,就离市场的中心远一点。
第二,养成静坐的好习惯。
第三,交叉纠正,通过你的朋友和同事来提醒你,纠正你。最简单的例子是外部风控。凡是基金经理自己做的风控都是不靠谱的。只有外部的强制风控才是靠谱的,因为它会跳出你的情绪框架独立运行。
第四,客观交易。
客观交易是指量化交易,你把自己的策略思想通过代码固定下来,然后由机器执行。这是构建你的心理优势最有效的方法。是个人就必然有情绪弱点,而机器是没有情绪弱点的。所以,别人的弱点就变成了你的优势。
第五,内部计分卡。
内部计分卡是巴菲特提出的概念。他不会重视外部的世界如何看待他、评价他,以获得高的外部计分。他只重视自己如何行事才能盈利,有收益或者损失最少,这也是他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3、12罗汉工具箱--丹尼尔卡尼曼
(1)思考快与慢
我们不妨把人的思维分成两种类型:直觉式思维和反省式思维。直觉式思维又称第一系统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的印象、联系、感觉、意愿和行动准备,都是自然产生的,无须主观努力。反省式思维是第二系统思维,来的比较缓慢,需要主观努力,刻意思索。大多数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的是第一系统思维。
毫无疑问,第一系统思维对于我们非常重要。但它的弊端在于,它非常善于编故事,而我们又往往意识不到这种思维的运作,所以就可能受它误导。这正是认知偏见产生的温床。而更加吊诡的地方在于,无论多么聪明的人,都很难发现自身的认知偏见,更别提纠正它了。这就好比,一个人无法提着自己的头发,让身体离开地面。那么,怎么办?
(2)"12罗汉”工具箱。
既然每个人都很难发现和纠正自己的认知偏见,于是卡尼曼聪明地绕了一个弯——如果提着自己的头发无法让身体离开地面,那么,换一个人来总可以吧。这正是他提出的解决方案的核心——交叉纠正。我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第二系统思维来侦测别人给我们的建议中存在的第一系统思维错误。反之亦然。
这个工具箱由12个问题组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决策者应当问自己的问题;
1.是否有理由怀疑该提案存在动机性错误,或者说,提案团队是否会为了私利而犯错?
2.建议者是否感情用事?
3.提案团队内部是否存在不同意见?
这3个问题,是决策者自问的问题。主要是考察建议者的动机、情绪以及可能的内部分歧。
第二类是用来追问建议者的问题;
1.提案团队对情况的分析,是否过多地受到类似显著事例的影响?
2.其他可靠方案都考虑过了吗?
3.如果要求你一年之后再就此事做决定,你会需要哪些信息,你现在能搜集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吗?
4.你知道提案中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吗?
5.你是否看到了光环效应?
6.建议者是否深受以往决定的羁绊?
这6个问题,是决策者问建议者的问题——利用自身的第二系统思维,对建议者的第一系统思维进行三维纠偏。
首先,水平维度上,有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方案?其次,时间维度上,如果来到一年之后,你会需要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当下是可得的吗?如果回到以往,是不是有什么典型的经验或者教训影响了你的结论?再次,流程维度上,提案里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是否足够可信。
第三类是用来评估建议本身的问题。
1.对基本情况的估计是否过于乐观?
2.假设的最糟情况是否足够糟糕?
3.提案团队是否过于谨慎?
这3个问题,主要是沿着风险的两端进行拓展思维。
这12个问题,恰是一套利用第二系统思维来检验第一系统思维的标准流程清单。关键就在于,强制性地把第二系统思维嵌入决策流程之中。用自己的、团队的第二系统思维,来制衡冠军当事人的第一系统思维。以下两个接口是流程嵌入的关键点:基金经理对研究员的接口;投委会对基金经理的接口。于此之外,再设立独立于投研架构的风控体系。
4、聪明的失败远胜糊涂的成功
(1)如何从失败中学习;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失败有时候是坏事,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事,有时候则是好事。他说,如果你认为所有的失败都是坏事,那就说明你不会从失败中学习。他把失败分为三类。
第一类,在可预测的运营环境中,有些失败是可以预防的。
第二类,在复杂的、不可预测的环境中,有些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管理,避免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类,在探索新知识的领域,有些失败具备独特的价值,因为它可以创造知识。
放到投资领域来看,我们会发现,证券市场的特点是大部分时候不可预测。所以,投资家们所遭遇的失败,主要是第二类与第三类的失败。
(2)如何管理失败;
索罗斯曾说,重要的不是你做对了多少次,而是当你做对时,你下了多少注。反之也同样成立——重要的不是你失败了多少次,而是当你失败时,你是否控制住了后果。
在投资领域,由于市场天然的不确定性,我们将会面临大量的第二类型失败。这时候需要的不是频繁自责,而是通过有效的机制,管理和控制好失败的损失。这也是我在之前的专栏中反复强调风险控制的原因。
至于第三种类型的失败,其中更是蕴含着创新的探索。我就认识一些投资圈的朋友,在做重大决策之前,他们通常会先进行试盘。这种试盘,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而即使失败,也是很有价值的失败。
(3)以及如何从失败中复原。
第一点,提高精神承受力。
这意味着很多,首先要理解失败后的反应。比如,短期内对自我,对他人,对未来的信念出现动摇,都是正常现象,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其次,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比如控制思想与画面,以降低焦虑感。
然后,你最好能学会进行建设性的自我倾诉,把负面情绪排解。
而除此以外,对于投资来说还有一点需要再三提出来强调,那就是,你一定要建立控制感。市场反复无常,每个人面对市场时都会有失控感。而且你显然无法通过操纵市场来获得控制感。事实上,达到这个目的的路恰恰在反面,你应该强化对自己的控制。
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是,制订你的交易计划,然后对计划一丝不苟地执行,这个过程能够帮助你在无序的市场中建立自己的秩序。你在市场中生存得越久,就越能明白这种秩序和控制感,对你多么重要。
第二点,突出并强化你的显著优点。
重建自信,是从失败中复原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优点和能力。强化自己的优点,正是放大自身的正能量,让你在暂时的黑暗中能看到前面的光。很多人遭遇重大挫折之后,容易掉入负能量的黑洞。而这个时候,强化自己的优势,就是爬出这个黑洞的绳索。
第三点,建立紧密关系。
如果你有足够的人生阅历,你自会明白,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于从失败中复原会有多么重要。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自身的能量处于低潮,则可以从亲近的人那里汲取能量。
5、伟大的投资者与精神病患者
伟大投资者的第一个特质是,在他人恐慌时果断买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乐观时卖掉股票的能力。请看:精神病态者的第一个特质“无情”——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意味不被大众情绪所传染,这是一种高度不共情的能力。
伟大投资者的第二个特质是,伟大投资者是那种极度着迷于此游戏,并有极强获胜欲的人。请看:精神病态者的第二个特质“专注”。精神病态者大多具备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专注力。
伟大投资者的第四个特质是,基于常识的与生俱来的风险嗅觉。很多事实证明,精神病态者往往具备超乎寻常的嗅觉。
伟大投资者的第五个特质是,伟大的投资家都对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怀有绝对的信心,例如巴菲特即使是在面对大量批评的时候,也坚持不投身疯狂的网络热潮。请看精神病态者的第四个特质“坚毅”。他们具备一种能力,按照自己的路线前进,丝毫不左顾右盼。
伟大投资者的第七个特质是,在投资过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却丝毫不改变投资思路的能力。请看精神病态者的第五个特质“无畏”和第六个特质“正念”。事实上,精神病态者根本不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他们的焦虑水平远远低于常人。
6、群体到底更聪明还是更愚蠢?
有趣而奇怪的矛盾——为什么群体智慧在政治民调等领域看起来卓有成效,但到了股票市场却行不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群体智慧生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每个个体的预测被综合之前,应当是独立做出的。只有这样,群体智慧才能发挥作用。从经验来看,在预测球赛、预测选举等方面,个体做出预测的独立性相对较高。一个球队的状态如何,某个总统候选人的政策取向对你是否有利,你比较容易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换句话说,在这些事情上,你比较容易建筑自己的“情绪防火墙”,能够从容地躲在墙内做理性思考和决策。你通常不会因为邻居狂热地喜欢小布什而改变自己投给奥巴马的票。
但是在股市上,“情绪防火墙”的构建变得非常之难,真正的理性决策也就成了奢侈品。市场情绪就像一种没有解药的致命病毒,它对个体感染的深度和广度,要远高于其他领域。由此,就造成从众的“羊群效应”在股市中远比其他领域来得严重。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面对股市预测,大多数人的看法并非每个个体独立思考之后的综合,而是市场情绪高度传染的之后的结果呈现。由此,群体智慧在股市中就演变成了“群体情绪”。而情绪却是这世间最易变的东西,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周期性。情绪一旦达到极点,就必定会向相反的方向运行。“群体智慧”沦落为“群体情绪”之后,也就不幸变成了反向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