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上,钱朝霞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与孩子共读过一本书吗?共读过一本书的请举手。”
偌大的一个教室,一百多号教师,没有一个人举手。这个结果令钱老师不够快意,我也深感惭愧。我也从钱老师的眼神与言语中读出了,她对我们现今教师的状况表示担忧,也对我们孩子心理辅导前景表示一种莫名的优悒。
钱朝霞老师满含希冀地继续说道,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每个学期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因为共读一本书,可以让我们与孩子有了共同的话题,可以让我们在话题交流的过程当中,锻炼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也能够让我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孩子对事情的价值判断,我们可以借助书中的故事情节,因利势导,逐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孩子向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成长。
这让我不禁观照自己。虽然在平日里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看些书,但是与孩子真正地共读一本书,并没有完全做到,或者说,没有这种意识,因此也没有深入地与孩子就曾经读过的书中内容进行谈话与交流。此刻令我汗颜。作为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在阅读方面起一定的引领作用,所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将成为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一个周末,我正在读张丽钧老师的《做老师真好》这本书。读得有滋有味,甚是爱不释手,这种情形是少有的。其中读到一篇题为《偷来的巧是致命的拙》中一个故事,非常有想法。这时,眼看要吃饭了,孩子们都上桌了,于是我就临时起兴,决定把这篇文章读给大家听。
里面的故事大概是说,有一群人背着非常笨重的十字架赶路。有一个人非常聪明,把十字架锯掉了一部分,然后呢,很轻,快速行进,尝到了甜头的他又把十字架的末端剧掉了一部分,这样他就能够花更少的力气行进在队伍的最前面了。
可是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个鸿沟面前。大家纷纷用背上的十字架搭过鸿沟的两岸。大家都轻易地跨越了鸿沟,只有这个自以为聪明的人却永远留在了鸿沟这边。
最后,张丽钧老师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捷径,其实是最远的路;偷来的巧,其实是致命的拙。
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儿子当即就说,这个故事好,可能会被他用着写作的素材。还让我下次多读一些,让他积累点更多的素材。像这种情况,这还是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阅读与分享的意义与乐趣。
可以想象,我们作为家长,如果随着阅读书籍的增多,我们的思想境界与文化素养也会提高,孩子们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如果我们有意识与孩子共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我们就会与孩子走进同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智慧火花会碰撞,擦亮更高更远的智慧之光。
让我们努力多读书,与孩子共读书,修筑通往孩子心灵世界的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