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教人做职业规划,总是要求大家想象自己五年以后是什么样的人,然后逐年回顾,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列出不同的计划。
今天轮到自己,才发现,人生太长,五年太短,五年,并不足以准确描述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什么样的时间长度才可以呢?
我常常想起我妈妈去世前那段时间,彼时她已经自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每日只是静坐发呆,我那是每日诚惶诚恐,惊惧异常,无法接受她快要离开我的事实,所以没有,其实也不知道该和她谈些什么。但如果换做今天的我,一定想要问问,“妈妈,你这一生,可有什么是特别骄傲,有什么是特别放不下,又有什么是特别的遗憾?”
也许人要直面最后一刻,才能真正放下所谓的钱财、名利的虚荣,才能抛弃一切世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眼光,但是那一刻,其实已经太晚。
若要问问我自己,活到四十岁,什么样的事情让自己有成就感,满足感?我想,应该是社会或者别人因我的专业能力、为人、生活态度所给予的尊敬,喜爱,以及相应的回报。
但是,这种所谓的成就感,持续的时间还不能到一周,然后又为了获得同样的东西汲汲营营,惶惶不安。
看古人的墓志铭,总有自己或者后人对自己的评述,或淡泊如清风拂过,或激烈如金戈铁马;
那天去国内一个墓园,满目看去,都是某某的父亲,某某的母亲,某某的女儿,仿佛我们到这世间,仅仅是家庭中一个符号的存在。
那么,我,在一刻,如果不作为家庭的符号,社会的细胞,只作为我,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表达什么?想要留下什么?什么能给“我”真正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什么能给“我”真正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如果把眼光放到生命的终点,仍不能知道。那么也许也有一些其他的渠道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
如果喜欢旅行,那么背上行囊,尽可能多走不同的地方,同不同的人交谈,感受不同的人和生活方式带给自己的触动;
如果喜欢读书, 那么尽可能博览不同风格和作者的文章,借阅他人的思想,寻找自己的感动。
如果都不喜欢,至少寻找生活中,令你触动和感动的点,最好是一个实际的榜样,仔细想象,你自己是不是坚定要成为这样的人,或者过上这样的生活。
年轻的时候多多尝试,找到一条路,然后中年以前让它在你的生命中不断变得厚实,宽广,直到承受你的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