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女生、不擅应酬(不会喝酒)、工薪阶层出身....这些标签在身,分析一下,以后的职业生涯会是怎样?大概是平淡地渡过漫长的一生吧。
依稀记得十几年前,刚刚进入单位工作的时候。一个大哥样的老同志请我们一众新人吃饭,当时单位人比较少,环境相对单纯些,大哥也比我们早不了几年进单位,人也是比较实在的那种。席问,看我们几个小姐妹关系比较好,开玩笑似让我们几个自己分析下,以后谁的发展会更好。当时,我们几个面面相觑,满脑子问号,不知所以然。大哥看着我说,从目前看,我的前景是最不好的。小姐妹听完马上出来打圈场,但我心里可是凉凉了一下,以至于现在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如新。大哥后来给分析了一下,他判断的依据大抵是我所在的部门的人员结构、专业背景等等比较实在的因素。
听完,不得不心服口服。
而接下来的十多年的发展,也确实印证了他的预言。虽然这么多年,我经常憋着一口气,希望能有所改变,但是总像受到不可抗的自然牵引力一样,渐渐地将我拖至不可远我的美洞奇点般的命运指向。环顾四周,当时一起嬉笑的小姐妹荐已经是所在科室的负责人了,而我还挂着个副家。从这个角度看,大哥所说的在一一兑现。而更可怕的是,我看不到有什么希望。
记得曾经看过一幅漫画,说在体制内就像在地铁上一样,总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车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上车早的不一定有位置。有人下车空出位置来了,也不一定是你的。有人等了一辈子也未必能等到。事实就是这么悲哀。而尤其悲催的是,就算没有位置,活儿还是要干。干活最多的,永远是那些最能干的,但是当领导的却往往不是那些最能干的。当年,大哥的分析是基于一些既定的事实一一我所在的部门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所以只有特定的人才能进,直接结果就是人员流动性很差,这是其一。其二是现有人员除去领导,年龄结构单一, 岁数相差不超过10岁,这就决定了人员间竞争会比较激烈。而在这个有点论资排辈的单位里,先来的就占了天然的优势,而我属于后来的。其三,最最要命的一点是,比我早来的一位,家里的背景很深.....
后来发生的所有事情也印证了,最后这点恰恰是最重要的。在体制内单位,工作单一,学校所学的那点东西,其实大专差不多就够了,本科有点奢侈,硕士直接是浪费。而和我同一批进单位的同事,最差也是本科,硕士博士一大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本科的同事问我,来这里干吗,亏不亏,说心里不崩溃那是假的。
十来年过去了,这些硕士博士们大抵将学的东西还给导师了吧,至于端茶倒水、阿谀奉承、人情世故那些,有的人是天生学不会的。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有道坎儿是迈不过去 的,就像是天生没有这种脑回路吧。
渐渐地,从最初的忿忿不平,到后来的愤世嫉俗,到再后来的慢慢看开,这么多年过去,我也变得越来越佛系了。
环顾四周,有些同事确实适合体制内、这些年可谓如鱼得水,大有纵横掉阖、指点江山之意,让我等确实自叹弗如,渐渐从平视变成仰视之感。头几天,和一同事聊天,说到这么一条小鱼,言辞间颇多佩服之意。说是外单位的人提起这条鱼,无不熟稔,都是酒桌上常来常往之人。每年相遇,觥筹交错问总要窃窃私语“以后如果遇到XX麻烦,找我就行,一定帮你解决”。听完这番话,我等真是汗颜。耗颜工作这么多年,还真不敢提这等活计,没有这种功力,大抵只能自甘于平凡吧。
想想,平凡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