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课堂实录】
讲课人:中原名师郑美玲老师
时间:2020年10月17日上午
地点:商丘五中
整理人:王志衡,崔晓丽,李延召
引入
师:我看到十六个学生,只有一个男生,你要一人撑起半边天,相信你会做得到。同学们,这是一节大课,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呦!
师:刚才我和大家交流了,了解到你们学习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测试过了吗?
生1:考试过了,但卷子还没有改出来。
师:感觉考的怎么样?
生2:差不多。
师:“差不多”,就是“差,不多”,意思首先是差,然后是不多。我们做题的时候一分都不能失,以后“差不多”,这三个字要从你的字典里消失。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写出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吗?问坐在前排一位女生。
生3:女生脸红了,无语。
师:(郑老师目光转向大家说道)她没有说话,脸却红了,(郑老师目光看着这位女生说道)不会写议论文没有关系,这节课就是专门给你准备的。(郑老师目光看向大家)同学们,这节课就是写出一篇规范议论文的起始课。
出示图片:
一篇规范议论文的标准是什么?
思悟角度:
论证结构——明晰
中心论点——突出,明确
论据论证——典型,有力
师:论证结构怎样才是好的?
生1:总分总。
师:看来,大家不很清楚论证结构是什么。论证结构就是课文的论证思路。
生2:论证结构要明晰。
师:中心论点怎样才是好的?
生3:中心论点要突出。
师:论据论证怎样才是好的?
生4:论据论证要清晰。
师:论证论据要有力,典型。
一、做中学———引思自悟
出示图片
【思悟任务】:
1.朗读议论文框架,思悟:
①论证思路是什么?
②.是如何做到论点明确、突出?论证过程明晰、论证有力?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2.记下自己的疑难点,并思考原因和心得。
【学生活动】:
师:齐读《有梦,敢追》,两分钟之后,自我梳理思考。
生:齐声读文章,《有梦,敢追》。
师:小组4人讨论,时间2分钟,汇总你们的想法,由小组代表发言。
师:论题和论点的区别是什么?论题是议论的话题,论点是作者的观点。
师:本文如何做到论点突出的?
生1:作者的思路是先提出论点,接着用对比事例论据来证明论点。
师:这两个事例是对比事例,还是正反事例。
生2:第1段用了道理论证,引出了中心论点。
生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用“所以”提示中心论点。
师:我们要关注论点的位置,开头标志性的词语、结尾有论点。我们经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哪里还体现了中心论点?
生4:标题。
师:题目从论点中提炼,简洁概括,变换句式,提了三次论点。请变换一下表述的形式。
师:大家都没有关注到倒数第2段,现在请看一下倒数第2段用了什么?
生4:排比论据,是事实论据。
师:那么排比的效果是什么呢?
生5:气势磅礴,有表现力。
师:第1段用马云的演讲是什么论证方法呢?
生6: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师:论证方法有哪四种呢?
生7: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名言)。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方法。
师:思悟方法小结:
1.标题和第1段必须明确中心论点,而且标志明显。(这样论点突出)
2.结尾段一定要总结全文,再次点明论点。(这样论点更突出结构,更有完整感。)
3.分论点要定点分布,位置和句式,要保持一致,分论点要体现中心论点元素。(这样结构更明晰。)
4.段末议论小结语,定点铺排并要体现论点元素。(这样论证更有力。)——有心而力,蓄谋已久。
5.要有一个总领下文的过渡句。(这样论证更明晰,论证更有力。)
6.论证时一定要多使用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更有力。)——有一位名人说过:“字不够,事来凑”。引用名言,有战略战术技巧。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在议论文写作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记笔记做“摘要”,初三的学生要会记笔记,挑选最有价值的关键词和自己不会的内容记下来。
二、做中学——助思扶悟
【思悟任务】:
阅读下面这篇议论文框架深入理解体会,如何让议论文论点突出明确,论证过程明晰,论证有力。
师:同学们,阅读下面一篇文章,《知道+不做=不知道》,阅读文章时注意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头脑中重现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师:我发现有一位同学在阅读的时候,运用了批注,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
师:文中有一个字“喑”,读什么音?老师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
生1:yin
师:在学习过的文章中,哪个地方出现过这个字?
生2:学生们开始齐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师:我们积累汉字时,要学会联想。
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3:我们要勇于实践,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中心论点。
师:本文有几个分论点?
生4:很明显有三个,分别是:要实践,学习是前提;要实践,大胆是关键;要实践,毅力是保障。
师:题目有什么特点?
生1:新颖别致,引起读者注意,结尾与之相照应。
三、做中学——反思明悟
【思悟任务】:
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创新有深度》,思考:
1、列出行文思路框架,有什么可修改的地方?
2、提升议论文可读性的有效做法有哪些?
【学生活动】:
1.圈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阅读文章后,小组研讨提升文章可读性的办法。
师:请同学们读文章《创新有深度》
师:我想到了一个拍摄的场景,怎样把景物拍的高大一些?
摄影师从刚开始的站着拍摄,到坐着拍摄,趴在地上拍摄,导演说还需要再低,怎么办呢?同学们可以讨论
生1:挖一个坑,让摄影师跳到里面拍摄。
师:这是一个创新的方法。
师:同学们在文中圈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思路框架:
……因此我认为“深度的创新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提出问题,点名中心论点)
悠悠花下死,上下五千年,创新有深度……(正面事例)
反之,刻舟求剑,固步自封的故事也屡见不鲜……(反面势力)——分析问题,正反对比论据
时至今日,改革创新为核心,大的时代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头,时时铭记在每一个龙的传人的脑海。
是深度的创新,造就了任正非的华为,张瑞敏的海尔,李彦宏的百度,刘传志的联想……为了民族复兴的成功而奋斗。(排比、事实论据)——解决问题,强调论点
生2:我选择修改的地方是,增加课外阅读。
师:选熟悉,能够驾驭的材料。
师:小组研讨提升文章可读性的办法,提高议论文的可读性的方法有哪些?
生1:选熟悉的可驾驭的材料,可以提高议论文的可读性。
生2:增加逻辑思维。例如“我认为”“总之”论点新颖。
师:你的回答让我刮目相看,超过一般的女性。
师:同学们做一下小结,刚刚我们看到的作文,都是我们自己学生的习作。这是他们40分钟的智慧,你也可以做到的。你们总结的时候,不能重复相同的观点。
生3:有文化底蕴,引用了古代的诗文。
生4: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生5:题目、开头、结尾都是论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提升可读性的做法。
1.多引用古诗文、名言。(不但有文采,而且增强说服力。)
2.多在关键位置,开头、结尾处运用排比句,可以是简说事例。(这样可以造成详略得当的效果。)也可以是抒情议论。(这样不但文采斐然,而且气势磅礴。)
3.标题、开头、结尾,一定要新颖别致,先声夺人,一招制敌。(如,勤奋+坚持=成功)
4.事例典型恰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5、有一个清晰的论证思路。
6、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师: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传记,情节跌宕起伏,可以用。建议大家看一些传记类的书。
修改建议:
标题、开头和结尾一定要新颖别致,先声夺人,一招制胜。如上一篇文章框架中的做法:算式定理(知道+不做=不知道 ,是否可改成创新+深度=成功)?
生1: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有点深奥,可以用一些明白易懂的事例。
生2:我觉得第三自然段非常好,引用了很多诗词、名人故事,能给文章增添文采。
师:看来文章的选材,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平时可以读一些人物传记,我比较喜欢读《李叔同》,他的人生跌宕起伏,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挖掘材料。
四、学中做——促思升悟
【思悟任务】:
阅读文章《留给梦想的背影》,体会如何具体运用以上所说的方法,并思考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什么?结构特点是什么?论证方法有哪些?
【学生活动】:阅读文章,圈画结构上起到关键作用的语句。
师:同学们读文章,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让一位从没有发言的女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检思纠悟:
1.论证思路:首先开篇点明论点:“有梦想的人生,绝无逃窜的背影”。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先后列举屠呦呦和刘易斯的中外例子,论证了坚持追梦就可获得成功的观点。接着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汪国真的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并将勾践的卧薪尝胆和项羽乌江自刎进行对比,将梦想比做向日葵,生动形象深刻的论证了,勇于追梦的观点,最后再次强调论点,呼应开头。
2.论点
3.论据论证:
五、学后做—— 展思馈悟
【训练目标】
论点明确突出,论证过程明晰,论证有力,并争取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在结构布局谋篇方面多一些自己新的想法。
练笔:出示河南中考材料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写出一篇议论文框架。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o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溃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师:列出思路框架需要25分钟时间,框架里面有开头,中间思路,结尾。
师: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你们学习的收获。
生1:我以前认为议论文只要有一个论点就好。现在明白了论点要新颖。
生2:在写议论文时要引用事例典籍。
生3:我以后要多读课外书及诗词。
生4:在写作议论文时有了新的思路,让议论文写的更有深度。
师:(老师走到前排,问刚开始上课那个说不会写议论文的那位女生)现在会不会写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生:会(这次女生毫不犹豫的答道,在上课前,面对老师同样的问话,她无语,脸红)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做了总结,大家回去之后实践写议论文。知道+不做=不知道。
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