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莲柔漪
自从游览了故宫以后,脑海里就一直惦念着一本书,就是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
还没机会看书,我就先看了电影《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王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代表结束封建王朝统治的最后一个帝王。
影片是将做为犯人的溥仪在看守所里,和他不能自主的一生相结合,利用穿插着的节奏,交错进行的,讲述着他充满悲情的人生。
电影一开始就是溥仪做为战犯被遣返回国,当他在火车站坐着的时候,还有几个人走过来对他行跪拜礼节,口中喊着“皇上”,所有人都奇怪的看着他们。
溥仪也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刺激,还是因为害怕,选择了割腕自杀,洗手池中的水,慢慢的流淌着他鲜红色的血液,然后镜头就切换到了他开始做小皇帝的时候。
刚做小皇帝的时候,他只有三岁,看着他小小年纪哭着就离开亲生母亲的身边,觉得挺可怜的,小小的身影,如此单薄。
见到了慈禧太后的最后一面,就这样,太后驾崩,新帝登基,举办了隆重的登基大殿后,小小的他就糊里糊涂的做了皇帝,只有乳母和太监照顾。
而他被灌输的思想就是,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人教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镜头又切换到坐监狱的溥仪身上,看到了弟弟溥杰。
七岁的皇帝第一次看到小他两岁的同胞弟弟溥杰,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吵架,也是他告诉溥仪,他已经不再是皇帝了。
他看到了坐汽车的袁世凯,他不明白,也不懂,他的心里却很不舒服,他想找乳母,那是他唯一的依靠和精神支柱,也应该会让年少的溥仪拥有安全感。
一堵墙隔开了两个世界,墙里面还是清朝,墙外面是中华民国,墙里面的人还给溥仪编织着自己永远是皇帝的梦,其实不过是一个坐井观天、失去自由的可怜人罢了!
后来十几岁的溥仪有了一个新师傅是苏格兰的庄士敦先生,他对他说:有人总是教他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还有一只小白鼠是皇上的宠物,估计也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寂寞与孤独。
庄士敦还教会了皇帝骑自行车,告诉他做人也要向前看,后来溥仪的亲生母亲死了,他都没办法离开紫禁城,回家去看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弟弟溥杰。
多么悲哀,他着急生闷气,甚至摔死了自己心爱的宠物小白鼠,毕竟也还是个孩子,甚至爬上了危险的房顶,眼睛却不幸出了问题,如果不配眼镜,他会失明的。
“自登基之日起,皇上就被软禁在宫中,退位后他仍然没有自由,现在他已经长大了,也许他心中纳闷,自己为什么是中国唯一不能走出家门的人,皇上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
我特别赞同庄士敦说得这些话,他也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孩子,溥仪好像很喜欢这位外国老师,对西方文明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的心态。
十五岁的溥仪想要逃跑,庄士敦却告诉溥仪,也许结婚是最实际的逃脱方法,证明他可以当家做主了,他结婚了,一个皇后婉容,一个淑妃文绣,却都不是皇帝自己选择的。
他多了两个女人的陪伴,也天真的以为情况会有所好转,他开始学着整治内廷,清点内务府,结果库房起了火灾,一切都化为腐朽。
再后来就是被逼出宫,却不想一直想离开的紫禁城,到最后真的要离开了,也有诸多不舍,进了日本大使馆,辗转被送至天津,最后做了日本伪满洲帝国的傀儡皇帝。
该责怪他的背叛吗?乃至“引狼入室”,又该原谅他吗?他有坦白忏悔过。
看完电影,就越来越吸引我去读《我的前半生》了,也渴望更仔细的了解溥仪跌宕起伏,不平凡的一生,和风云变幻的命运。
再推荐一本书,影片里面出现过的《紫禁城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