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糊说巴道
从在简书写第一篇文章以来,刚好一个月。1万多字,收获三两好友,四五个点赞喜欢,万里长征刚走了几步。
在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虽说写作能力并没有进步多少,但进入一个良好的氛围,认识了很多牛人,天南海北,各个领域。相较之下,才感觉到自己的能力诸多不足,因此有了紧迫感,也渐渐能耐起性子看书了,也为了能得到更多的认可,认认真真地码字,这是好的一面。
起先激情满满,信心百倍,接触日久,激情慢慢退却,回归平淡,然后到现在,脑袋似乎逐渐萎缩,一点想法也没有。这大抵就是人性的一种规律,没有长久的刺激,再加上内心无甚坚韧的意志,强烈的兴趣,一件事,似乎难以持久。
路上走着或灯下坐着,常问自己,为什么脑袋空空,无从下笔,陷入两难之地?我认真地琢磨了下这种情况,总结了几点:
1.工作的牵绊。出校门已久,象牙塔里的求知欲望在蝇营狗苟的柴米油盐冲击下日渐萎缩。习惯了谈笑风生,习惯了迎来送往,习惯了言不由衷,却唯独不习惯自我解剖,再把解剖的结果记述下来。一方面没有抽出时间,一方面觉得写这些甚是无用,也有无病呻吟之感,与男人的坚强形象似乎极不相称。
2.没有敏锐的洞察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的写作也是如此。缺少生活基奠的文章,多空洞无力,不知所云,很难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丰富的素材,这就需要我们要有颗敏锐的心,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善于捕捉脑袋中的那灵光一现。否则,生活不曾亏待于你,你却要抱怨她不能给你灵感了。自古以来的文学家艺术家们,哪一位不是善于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化生活中的腐朽为笔下画上栩栩如生的精彩?没有丰富的阅历,就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
3.书读得少。我想这是最大的原因,我也是这样的。没有一定的知识素养,自然对生活中的有趣有料的点滴精彩无心无感。或者对一现象有些微想法,却无法深入,无法延伸。最恼人的就是,心中想法很多,却不懂如何表达,心中纵有千千言,下笔却是寥寥语,这都是书读得少的体现。
当然,文章写不下去还有很多原因,主要是以上3点,就不一一赘述了。
其实,什么都不用想,现在拿起笔,开始写起来。一旦形成习惯,就不会再有写不下去这种情况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