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读内容的书目是《隐性逻辑》,我听了几遍不由自主想到了大家熟悉的狼来了和智子疑邻的故事,说的都是固有思维让我们的判断出现的偏差。
①『错误的日常逻辑』
智子疑邻是战国韩非《说难》里的一则故事。说的是宋国有户富人家的墙因为下雨坍塌,邻居和自己儿子都说如果不赶紧补上恐怕失盗,后来果然被偷,那家人觉得自己的儿子真是聪明,却怀疑这失窃会不会和邻居有关。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典型的错误的日常逻辑的案例。因为那家人的日常逻辑就是自己人可信,外人不可信。但到底可不可信是简单的依照亲疏远近来的吗?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家族企业在选人、用人上也有类似的错误,以致于常常任人唯亲,目的只是为了放心。岂不知放心只是表象,职位与个人能力匹配,所谓的人力资源才能真正指向企业目标的达成。
②『有瘾的标签』
狼来了的故事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常常讲给孩子们听的经典。习惯上,人们通常把这个故事和做人要诚信的主题思想连在一起。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标签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喊狼来了的那个孩子本来前几次大家是信他的,出于好意,每次他一喊大家就忙着跑来为他解围,然而几次恶作剧扑空之后,大家在心理上给他贴了不诚实的标签,以至于真正大祸临头也没人出面了。
标签理论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贴标签是一把双刃剑。
有些标签是个人成功的助力,比方说,在职场上那些注重个人形象,穿戴打扮职业化的的人总是给人做事高效、专业的印象。我过去一个领导就常常把“形象也是生产力”挂在嘴边,公司所有职员一年四季都要穿工装上班,真有点银行职员的架势。
但是,有些时候标签真是害死人。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那些因种种原因入过狱的,出狱后常常因为身上携带者有前科的标签而找不到工作,以致于难以融入社会,被边缘化,其中很多人不得不重操旧业。
标签常常不是事物本身。『错误的日常逻辑』、『有瘾的标签』都是思维的坑,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注意并改正。
参考书目:《隐性逻辑》[德] 卡尔·诺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