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场看到一家三口,小女孩站着不走大声哭,女的继续走说“不用管她,我们走远她自己就跟着了。”发现大家都在注目,她回去使劲拽女孩,女孩一边哭一边挣脱开,女的气急败坏直接把女孩拎起来夹胳膊里带到旁边修理一顿。
想起之前有一个视频,男孩因为想买玩具在地上打滚闹,妈妈没办法只好买。底下几百条评论一水的说,这孩子就是欠打,打的不够狠。没有一个人想这孩子为什么“作”,是因为本性顽劣,只能靠打骂管教吗?
大部分父母都在纠正孩子的行为,哭就憋回去,闹就想办法让他老实,不写作业就在旁边看着监督。其实在这些不让人满意的行为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的确我们看一个人首先就是观察他的行为,没礼貌让人好感大减,行为得体会让人觉得很舒服。向内挖掘,思想决定行为,我们会根据价值观来判定好或不好,继而约束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价值观又是怎么来的呢,那就是关系。
这个关系指的是我们和所有人的关系,和身边的人相处融洽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都很美好;如果和别人的关系经常是敌对的,我们的观念也会更倾向消极。父母是这个世界上与我们牵绊最深的人,所以与父母的关系尤为重要。生命伊始,我们就从父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假如在20世纪30年代,年幼的阿姆斯特朗说出“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后,收到一句“上月亮?我看你像月亮”,那么登月第一人可能就要改写了。为什么古话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基因天分是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是父母潜移默化给孩子种下的信念和氛围的熏陶。开明的父母会觉得孩子有追求他想成为的人的权利和能力,并且鼓励支持他。但我所看到的父母大部分不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教育很重要,家长从小便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觉得孩子学的更多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但却时常忽略父母本身对孩子信念上的影响,大部分是一种阶级式的僵硬关系。回望过去,我们多多少少都能发现一些原生家庭的伤害,这些不能责怪父母,他们已经在尽可能给我们提供他们所认为最好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更新观念,让大家看到更适合更正确的方式。
理论上来说,随着时代更迭流传下来的应该是最有效果的方法。这么看来传统的“狼式教育”的确最适合,孩子哭闹,你一巴掌打下去,他就不敢哭了,如果遇上性格倔强的,那就多打几顿。跟孩子讲道理?我爸小时候就这么打我的,现在不是照样活的好好的。言传身教?我不想做改变,只想改变孩子,只要告诉我怎么能让他变好就行了。
棍棒底下出孝子吗?棍棒底下出的,是一个又一个手执棍棒的父母。
但如果这些单一的教育模式是错误的,我们要眼睁睁看着它们从我们手中传给下一代吗?
沙溢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明星,这好感主要来源于他们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安吉温柔懂事,被称为“东北宋仲基”,这和从小的引导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首先父母相亲相爱,婴儿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最开始就来自于父母的关系,孩子生活在被爱的环境里,自然就学会怎样爱别人。安吉看到沙溢对胡可温柔照顾有加,他自然就学会了关心理解别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父母吵架,从小就没有安全感,甚至长大以后甚至对爱情有恐惧。
其次就是他们俩对孩子足够关注有耐心。在生小鱼儿的时候,他们对安吉说,你要有一个弟弟了,弟弟不会分走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反而还会多一个人爱你。他们俩分工明确,胡可照顾小鱼儿,沙溢陪伴安吉,所以这两兄弟相处的也很融洽。生“二胎”时疏于关注老大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有一个朋友说妹妹出生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只关注新生儿,没人理她了。虽然她很爱妹妹,但也永远记得小时候好像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恐惧。
有一次胡可在家里包饺子,小鱼儿拿着馅玩,安吉阻止他,他就拿馅往安吉脸上扔,又哭又闹。事后胡可对小鱼儿耐心的说了很多道理,告诉他有什么事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乱发脾气。我听挺多大人说过小孩子能听懂什么道理,但孩子再小他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尊重和关注。就算听不全懂,他也会从父母的态度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个做亲子教育的姐姐和我说过,现在家长给孩子报什么班都很愿意,一听是自己学习,就觉得没必要,不是没时间,就是舍不得花钱。等真正有问题了才来找帮助,这时候就不是小问题了,要么孩子已经离家出走,要么就抑郁了。听那个姐姐说她遇到最小抑郁的孩子是八岁。
现在熊孩子那么多,网上对熊孩子的吐槽比比皆是。之前蓝鲸游戏大家都说是不是作业不够多,参加的人脑子都有病吧。但是有没有人看到这些事件的背后,是父母的错误教育和忽视。
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是好事,但最重要的是修补关系,给孩子种下正确的信念。现在什么职位都有培训,而父母这个世界上最普遍最伟大的身份上岗前却没人想着去学习,这是件很尴尬的事情。
亲子教育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件低效率的事情,毕竟一对父母可能只生一个孩子。但这是一件很值得的事,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意义非凡。从长远来看,对我们的祖国也会是质的飞跃。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有幸能在我们这一代能够推广更新正确的教育观念。我愿为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