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笑来老师的文章,从“迅速成功”与“快速入门”两个角度切入来讨论,绝大多数人学习时所遇到的盲点。仔细的思考,这也就是一般人常常无法坚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困惑。妨间常常充斥着各种速成的书,比如说,21天让你学会英语,或者是21天不用看字幕可以看美剧,十个小时让你学会炒股⋯
对于一个陌生的领域,通常我们都会被这些标题所吸引,也会期待透过学习赶紧掌握这门知识,或者是一项技能。但也许就是因为对于“迅速成功”与“快速入门”这两个概念的模糊不清,所以常常会导致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或是掌握一门新的技能时,很容易半途而废。在往深处一想,我们不管是学习任何知识,或者是学习任何技能,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能够“运用”,能够运用在提升自我的价值上。
所以,如何快速入门掌握最少必要的知识,然后开始执行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执行其实就是个“用”字。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其实就是自己认为一上来总会做得很好,没有办法清楚的认识并且能“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
这就令我想起最近自己想学习书法的过程,之前看了朋友在练习书法,他已经练习了四年,所以写出来一手好字令我感到羡慕。所以自己也兴致冲冲的,购买写书法的相关用具,准备开始练习。而自己的心态,就是以为自己只要开始练习很快就能够掌握技巧,并且能够写出一手跟朋友差不多的好字,这可是我自己真实的心态。可是写了几天之后才发现,真的并不那么容易,看别人做的时候很简单,可是自己做起来可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由于与自己的期待落差太大,写着写着,也就慢慢的没有了兴趣,所以就把东西摆在那里不写了。其实,这也就是完全忽略了「时间」这个朋友的因素。任何的技能是需要透过时间来积累沉淀并且打磨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自己不可能把这个事情做的很好,我们在孩提时代学习走路是一样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一路走来总是必须要经历过各种不同的阶段,慢慢的才能够掌握到这其中的技巧。
而我们成人之后,实际上把这个最基本的概念都遗忘了,变得想要快速的速成,如果中间的过程与自己期待的不一样,那么我们就很可能就直接放弃,或者是,或者一开始学习时候的笨拙,在乎面子也不想让别人看见,反而把我们的注意力关注在别人的看法上,而不是关注在如何改进这个技能上。这个关注的焦点一旦错误之后,那么想要学习成这項技能,也就比较困难。
所以笑來老师在文章中,也给出了学习新的技能或者新的知识的正确步骤:
第一,就是要有正确的心态:要快速入门,而不是迅速成功。
第二,快速掌握,最少必要的知识。
MAKE:Minimal Action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第三,开始“用”,而不是“学”。
第四,尽快的开始这个过程。平静的接受自己一开始的笨拙。
第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技能的改进上,而不是别人的看法上。
第六,专注在这个过程,找寻改进的方法。并且尽快的让自己度过这个过程。
总结成一句话,也就是: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马上开始行动,而后就要把注意力专注在改进之上 。
然而在这个过程里“专注”是最重要的,有的人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迅速入门並能迅速的开始行动。在这之后,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只在意自己的改进而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于是,这些人的“长期”被他们自己的专注与行动缩短了许多许多。所以,最终他们能迅猛的,更快速的达到了成功的里程碑。
经过了笑來老师这篇文章的洗礼,让自己对于学习的深度更加的深入,也更能理解清楚的概念对于我们的思考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否则在我们的概念模糊不清的时候,对于关注的焦点,与思考的深度,都可能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反馈,并且最终导致失败。一旦有了这个清楚的步骤之后,其实就是开始践行,不管是学习写作或者是学习英语,都可以依照这个步骤来检验自己並且专注改进,期待透过自己的努力来缩短“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