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曦
‘首页拒绝了您的投稿。’白色的背景上这几个简洁有力的黑字被对比得格外清晰。看着手机屏幕,像是被闷棍敲在头上,一下比一下用力。
那是在接触简书后发布的第三篇文章。刚开始写文章,和往常一样我先发在了QQ空间里,看着记录里的浏览人数、点赞的也不少,太过想要证明能力的我在心里小乐,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认可。
匆忙完工之后就往简书首页投了去,信心满满颇有些做大事不拘小节的风范。只是记得当时的心情很不安定,面对陌生的领域人大多是敬畏,因为未知让人忐忑不安。
简书是一款手机APP:它集文章创作和发布于一体,将写作与阅读整合在一起的网络平台。
它很优秀。在有着方便快捷的网络环境中和形式多变的写作条件的当下也占有一席之地,它拥有着许多优秀的写作家和忠实且庞大的读者群。资深的作家和文学界的大师们坐镇编辑组,可谓是门面宽敞招牌响亮。
在丰富精彩的优秀文章牵引下、优秀写手优秀编辑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了这里,内容充实面子光鲜。为这个平台的壮大又添加了一个粉丝值或者多了一篇文章的发布。冷门逐渐变成了热门。
我也算是被吸引着来到这里的其中一个。
青春就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迷茫一直都在。内心好像有个大窟窿、空虚得让人有些抓狂。直到认识了夏苏沫,才从落水濒亡的边缘抓住了一根稻草。小心翼翼得顺着它爬上了孤岛,浮躁的心慢慢静下来。她是简书的签约作者,认识她使得我与简书结了缘。
我喜欢读文章。
上初中那会儿,班上的同学总会在路过学校附近的报刊时,顺手捎上最新的意林、读者或青年文摘,我们便相互借阅。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上沉浸在宁静悠然的读书时光中。
高中学习任务的繁重使得看文摘杂志简直成为了一种奢侈!多课程、多课时、深层次、高难度的负荷让每一天都过得出无比充实、无比辛苦。时间宝贵得就像牙膏,上厕所挤一挤、吃饭睡觉挤一挤就真的就没有了。很多人戏称高中学子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
“公式定理熟悉了吗?”
“词汇短语背透了吗?”
“什么?没有!?”
“那你怎么还有闲心看这些乱七八糟的?啊?”
身为过来人不得不吐槽一下那苦逼的日子,填鸭式的教育模式真的很摧残一个正常人的身心。既然有摧残就得去修复,靠什么?
精神食粮可以算一部分。
林清玄的寓意深厚、季羡林的涓涓细流、朱自清的饱含深情...阅读不同风格的名家作品有着不同的感受。借笔者的眼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积累。从作者的笔下感悟这个世界,体会人情冷暖,感悟为人处世。人想要变得优秀其实很简单:在不断地学习中让自己变得更谦虚!
读得多了渐渐地自己也想要表达,写作的大门与我不期而遇了。
学院公众号可以发表文章,朋友让我去试试,打趣道也算是为学院提升人文气息。于是我去了。点评:《父亲走了》太过于悲伤一点也不青春阳光,不符合大学生的潮流而且非常消极,现在谁没事看这些个死人的文章?决定:拒绝!
作为一名菜鸟,刚开始的热情是饱满的,一心想着证明自己。于是我就奔着省级杂志报刊去了,炮轰意林和读者让我乐此不疲。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结果就是无功而返,数次投稿皆是石沉大海。自信心开始受到了打击,饱满的热情开始了减弱,局面的僵硬让我也开始质疑自己。
人的眼睛永远只能看到前方,自省就成一件困难的事了。为什么呢?因为人的骨子里是亲优点而疏缺点的。
在反思与总结中,我琢磨了很多投稿的相关要求,剖析了很多写作大家的手法和技巧,但后来的投稿,依旧是不温不火,为什么这么多努力却换不来明显的改观?写作之旅愈加地困难好像陷入了泥潭,,我更加地懊恼了。一遍一遍地看着自己的文章,越看就越越觉得不好。这里的用词那里造句,前面的修饰后面的手法,开头的铺垫最后的结尾;辞藻不华丽、修饰不鲜艳,排版不紧凑联系不紧密,故事的高潮效果差代入感不强等等。
最后索性不看也不写了,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再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一味地期待着成果,这种本末倒置从根本上造成了这般结果。
好的文章为什么好,就是它自然表达出的情感、事理能够打动人心引人入胜。而想要把这些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是不容易的,首先它必须要真实,没有感情掺杂就很生硬虚假。纵然作者没有自身经历过的,那他也一定设身处地体会过。
想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什么?花时间的积累,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写文章也是一样,表达很重要。文笔、辞藻、技巧这些都是其次的,在读书不断的积累中是可以得到提升的。相反,如果仅仅是为写高大上的文章而去苦心钻研技巧,那么积累的肯定不是简单质朴的感情和简洁有力的叙述能力,而这恰恰是文章的基础。树木有了主干,分枝还会少吗?
那些好的文学作家都是在经过大量阅读之后才开始写作的,生活阅历、思想感悟都得到了深厚的沉淀。而我却在熟读了几篇散文之后就开始天马行空地写,洋洋洒洒数千字。以为只要是用心去写就会写好,却不曾想到内容的简单、叙述的平淡让人读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像喝白开水伴随着文章从头到尾。
回过头看着之前,文章不好只是没把想要写的写好。简书里有众多厉害的写手,看着他们在文章里诉说着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时,我才发现,哦,原来都不是我最初想的那么简单,谁不经历磕磕碰碰?他们在通过简书的投稿时,背地里也是给文章做了整形手术将其改得面目全!没有什么是轻而易举的。
好高骛远两眼只顾名誉成绩不如脚踏实地虚心学习写作走的更远!反思让我变得更加谦虚了,因为对自己文采过分赞赏而膨胀的自信心,像是锋利的菱角在挫折里被打磨得平整了。写作是一件慢工才能出的细活,倘若动力来自为了得到荣誉和他人的赞赏,那么注定中道崩殂。我学着放下心中的一些小执念,心静才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四月十七日那天对我来说是个好日子。那篇文章先后被首页、散文拒绝,前前后后一共五次。都说事不过三,也许是水平的低下让运气都不愿意出面了吧,简书的单文投稿上限只有五次。
这五次在手上就是一巴掌,扇得我从自以为是的昏睡中清醒了过来,鲜红的字体就是猩红的印记无形地封存在我脸上,提醒着我这就是真的。
尝过了失败,我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做事儿戏的心态,招致来拒绝的缘由。
记得高中的晚自习坐在靠窗的位置,一瞥看到外面。冬天的夜晚薄雾醇霾的凄婉迷离,让皎洁的月光都变得黯淡了,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仿佛心都渐渐冰冻。望着天的视线愈发飘散,思维向着那朦胧的深处走得近了,更近了。那时忙里偷闲偷偷看意林的时光终究成为了记忆,还好距离不是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