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理想的教育,"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承担的是否弃一切不人道的教育,一切非人性的教育的历史使命。是理想状态,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实施素质教育是个过程,永远在路上。
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一样的。大家往往由于身份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理解各异。甚至各取所需。
和素质教育相对的绝不是"应试教育"。否则就大大地弱化了素质教育的意旨和内涵。在我看来"应试教育"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教育是有目标的,而目标是否达成是需要检验的。"考试"作为一种相对公平的评价手段或选拔方式,为什么就"人人喊打"呢?更有甚者,竞然有"废止考试"的呼吁。不管怎么妖魔化应试,应试能力绝对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学生众多必备素质的一种。长期以来,我们只是过于注重这种能力的挖掘,而忽略了其它素质的培养。把学生需要具备的各种素质比作各种"科目",所谓的"应试教育"不过是"教育"这个孩子有点儿人为地偏科了,或者说偏的厉害了。是为了考试而教育了,这好象也没错。若教育只为了考试就岂止不人文简直不人道了。素质教育就是消除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偏科现象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因材施教,是指向学生个体的;要全面发展,是指向学生大众的。这大概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
所以,大张旗鼓地追求"分数"没错,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过来人都知道,"比起生活,考试是件幸福的事儿,问答题有标准答案,而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无答案的,选择题甚至可以多选,而生活有时候却是选无可选的"。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如果只追求分数就肯定错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人是要具备多种能力的,学生是要培养多种素质的。
由此又想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也可能是个伪命题。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依托行政命令的"减负"是好笑的,一会儿"缩短在校时间,减轻书包重量",一纸命令标榜的是要"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会儿"安全教育"进课堂、"书法教育"进课堂……开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都是代专家言!教育虽单纯但没那么简单,教育关注的不仅是童年,更是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必须使孩子们努力提高各种素质但不能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是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不要口是心非地、悲情满满地喊"减负"了,尤其是家长们,谁又不是家长?纵然"学业负担过重",但罪魁祸首绝不是学校和老师。在教育这件事上,谁的负担不重?屡禁不止的校外补课班是市场更好地发挥了资源配置的作用。信否?对于确实无助甚至可怜的中小学生,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长之间形成科学和谐良性的合力。这个合力是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是合作,是共赢,而不是去抱怨,去互责,甚至互害,不是人人大喊着"减负"去推责。"减负"不是推责吗?可责任在谁呢?人人有责!也即人人无责!别空喊了,干点实际的吧!
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皆有重负,所以人人喊"减负"。可是此负非彼负。
大家有意无意在妖魔化"应试教育"的同时把"素质教育"简单化了。
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科学的社会系统工程。
教育的偏科现象消除了,素质教育也就实行了。至于"过重的学业负担"——呵呵呵,你懂得。
而教育偏科现象的消除有赖于科学人才观的树立,有赖于社会对教育(学校)评价体系的重建,有赖于具备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所以功夫在诗内更在诗外。
这个名字叫"教育"的孩子暂时有点儿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