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怎么阻碍我们的?”系列,是关于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不适应性。曾读过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当身边的大多数人还在享受科技的便利,而你却觉得不能大展身手,有被阻碍的感觉时,你把那些不便利变成便利的行为就是在开拓未来”,深以为然。这个系列的文章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一些不满与改进愿望。
BAT三家都在把自己的平台做大,不断建立自己的生态圈和生态系统。碰巧这两天听见软银和雅虎都在减持阿里巴巴的股票,有人评价说通过并购的生态是得不到持续发展的。这个观点我是部分认同的,在很多时候,BAT三家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通过并购、投资来维持自己的优势地位,这样做可以解短期的急,却不能维持长久的核心竞争力。
表面看来BAT三家都在越做越大,投资什么的都有,旅游啊、影视啊、O2O啊等等,BAT的触角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方面享受着这样一个越做越大的生态平台,一方面也质疑这些那些产品不够好、不够便捷。似乎BAT都在开放自己的生态圈,以纳入更多的资源和资本。但是实质上,我们在BAT的生态中越来越没有选择,不被BAT投资的产品服务由于缺少资金和资源的支持,慢慢走向了末路。很多创业公司从害怕被BAT抄袭模仿创意,变成了害怕不被BAT投资收购,一时间,被BAT收购与投资成为了互联网创业公司得到的最大肯定。
BAT主导的中国互联网领域越来越狭窄,几乎越来越少,曾经遍地黄金的中国互联网领域,现在不知道赔上了多少创业者的身价。BAT的开放越来越虚假,各自圈地的用意却越来越明显,似乎中国的互联网总是要注定不同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腾讯成了社交霸主、阿里成了电商霸主、百度成了搜索入口霸主。我能看到的开放越来越少,BAT口中的开放更多是对于开发者的开放,终极目的还是利用所谓的开放平台将自己的领域做成越大越强;对于互联网间的开放却越来越紧迫。
微信屏蔽了淘宝的连接,屏蔽各种阿里系的内容;阿里的入口也不支持微信帐号。甚至在版权最严重的时候,屏蔽其他产品的内容成为了争夺用户和流量的一种手段。互联网分享的精神在各个软件里越来越淡薄,各家的分享是更多是利己的,当然很多是因为商业赢利的因素。
这种情况下,其实用户想要的是更自由的去操作支配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受到开发商自身利益驱使的限制。很简单的例子,一个用户想要把一张微博图片分享到微信,其实还比较简单,但是也绕不开微博的分享框架,这是微博流量、本质就是微博的利润。但是用户想要把一张微信图片分享到其他软件甚至是平台,直接分享简直是不可能,除非你是腾讯系的软件,而且还得到了极大的资源支持。大多数时候,用户的生活状态不局限于一个软件,但软件却想把用户死死地绑在软件里。现有的软件不仅没有让分享变得更简单,反而把分享限制得越来越死,内容管制、版权管制、甚至用户隐私管制都成为了各大互联网商的“合法”的理由。
自由的分享在成熟的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还是和最开始一样困难与麻烦。互联网商们还是打着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旗号大肆圈用户的钱。如果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那我希望将真正的自由与互联带给更多的用户,更希望中国互联网商们撇开相互的猜忌与担忧,真正的拥抱开放,回到互联网最本质的精神上来。互联网从来不都是越开放、越分享、越自由,从而获得越顽强的生命力的吗?
这里最好的设想是,互联网巨头们联合起来成为一个组织,为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互联网世界,建立一个开放的联盟,甚至只是一种开放的API接口,统一的标准来领导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