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乌鲁木齐下雪了,正应了立冬的节气。
雪下得纷纷扬扬,“白雪纷纷何所似?”那雪落在金黄的树叶上,我在三楼窗口看到一冠一冠的树枝顶上那薄薄的一层雪,像极了一个新娘穿着白纱裙。
黄色的树叶正拼尽全力展现出她那厚积了春夏秋三季的韶华色泽,流淌出她那依旧优雅的姿态。看着这薄雪下一树一树的金黄,我想起了一位长者的话“那时我的孩子刚上小学,我每天带着她从文艺路上经过,看两旁的树叶一年四季的变化是我们特别开心的事儿。”
多年前,我的孩子还小,没上幼儿园呢,所以不太能体会到她说这话时的那份幸福,那份对生命和快乐的感悟。
说这话的是我多年前的一位领导,她叫于青。说这话时在她的办公室,那天她推门听课,听完我讲课后给我评课。她的评课让我至今回想起来都有深入身体血脉的感觉。
她没有说我的课的一句不好。可她讲得自己的故事寓意深刻。
她说她刚开始工作时朗读发音不太好,她就每天练习,每天大声朗读十分钟左右,这样坚持了很长时间,所以现在讲话时找到了点自信。
她说她那时爱人工作忙,自己一个人带上小学的孩子,很累,但从不放弃读书,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日子很美好。
她说一个人要对自己的事情有计划,比如每天晚上睡觉时她一定让孩子把书包收拾好放在门口,把第二天穿的衣服叠好放在床头。
她说任何时候都不能不热爱生活。她说自己当书记后再忙也会抽出时间跑步。后来总在江梅姐姐的圈里看到她们一起跑马拉松的照片,而这后来是她退休后的生活。
现在想来,那次评课,于书记教给我的,不只是怎么上好这一节课,而是怎么上好我今后人生中的无数节课。
这大概就是,那一次评课,关于我的那节课的设计,她一句也没提的原因。她要从思想底部给我奠基,从认识深处唤醒我。是的,用“唤醒”这个词很恰当。
这之前的很长时间我迷失在生活的琐事和鸡零狗碎的烦恼中,对自己专业的关注几乎只限于上完一节课,好不好都是另说。对自己个人素养的提升,内涵气度的熏染更是没有一点点想法。我是那样的苍白幼稚。
可是那次的评课,在那间办公室里,那样一个有魅力的长者、领导,她的话让我猛然惊醒。
原来,我的朗读发音不好,读课文没有情感,枯燥无味。原来,我的这节课整体设计是没有计划性的,不连贯,课上的太随意。原来,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不够,底蕴浅薄。
想想这是多有智慧的一个人哪,她不着任何批评字眼,却把我的缺点都点破了,难能可贵的是还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引领我该怎么做。
想想这是多有生活情趣的一个人哪,将一堂课与生活结合起来,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成长的关照也决定了一堂课的好坏。
是的,我就这样被唤醒了,从沉睡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丝光亮。
于是,我给我的莹宝讲故事用朗读的方式,每天每天坚持朗读,从一个个小故事到一本本书,上了一年级她还不太认字时,我给她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城南旧事》《汤姆叔叔的小屋》《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等等,一本一本读,读到圣地亚哥在海上的孤寂艰难时,她哭,我也哭,“他好可怜”,“他好勇敢”莹总是边哭边说,擦掉眼泪我们相视一笑。“妈妈,接着读吧!”
就是这样,在读书中,我能感觉到我的朗读发音有了明显进步,但离最近学朗读的小慧老师讲的标准还差很远,离阿兰那主持人似的发音也差不止一点。好在,我有了方向,我还会将发音训练继续下去。
于是按照于书记教的方法,做事制定计划,备课上课都有计划,开学初将一个学期的活动设计计划好,前一天下班时一定想好第二天上课要用的书本材料并准备好。偶尔也会有凌乱的时候,但我以为这就是真实的我,允许自己犯点错。大意后自我检讨的本事也就日渐增长了。
于是,我开始参加各种提升语文能力的比赛,全国语文教师读写大赛百杰奖,自治区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二等奖,市级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这些成绩和荣誉都因那一次评课的“唤醒”。
最是文艺路上那一树一树的叶子吸引我,好几年了,于书记的话在我脑海萦绕,我设想过无数个她娘俩走在路上的情景。今年,我从城北搬到了城南,九月的一个傍晚,我们一家三口走在这条路上,我十分留意观察路边的树,内心感慨着:树们,你们见证了多少妈妈和孩子的欢声笑语啊!你们真幸福!热爱生活的感觉真好!
又见树叶金黄,又听落雪无声,我想起那个给我评了一节课,影响我七八年的长者。对她而言,我是晚辈,只是她那几百上千老师中最平凡普通的一个人,她退休后也许都不记得我这么个不出众的人了。对我而言,她唤醒了我的语文人意识,唤醒了我那潜在生命底层的前进力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