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没钱没爱没时间的三无女人如何活出自己的模样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你想老公多陪陪你,但他说你真矫情,你无法跟他沟通;


你想出去上班,但孩子没人带,你一步也走不开;


你想办张健身卡,但婆婆骂你浪费钱,你得不到家人的理解。


生活像一只密不透风的网,你活的很压抑很委屈,但无力改变,你被无力感绝望感淹没。




01




这种感觉于我而言,太熟悉了,从小到大一直尾随着我。它让我活不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最早的记忆是3岁左右,那时的床是那种有踏板、三面似围栏,上面有顶可以晾蚊帐的老式床,我站在床上,还够不到床顶。




每天早上起床,需要妈妈帮忙穿衣服,妈妈每次都是一边大声埋怨一边穿:“难道要我给你穿到你出嫁!”


我很想自己会穿,这样就不用麻烦妈妈了。但我做不到。




5岁左右,晚上睡觉,要去一个单独的屋子,屋子没人、很黑,我不敢去,央求妈妈陪同,她从收拾筷子开始,一路数落。




我害怕那个大黑屋,可也怕妈妈不高兴。小小的我,每当夜幕降临,就开始担心睡觉的事。我怪自己不能赶紧长大。




上学了,一年级,我没学会“13-5”,妈妈咆哮如雷,还一遍遍大声告诉别人这个丫头笨死了,怎么都教不会,难道比村东头虎子还笨?从此,人尽皆知,虎子第一笨,我是第二笨。那时的我,每当被村里的大人戏谑时只觉得难过,抬不起头,还不知道,它影响了我更久远的人生。




时间来到三四年级,下雨天,别的同学的妈妈或奶奶会来学校送雨伞,怕天凉,还会再多拿一件衣服。我没有奶奶只有妈妈,我希望我的妈妈也能为我送次雨伞。




雨水朦胧,窗外一片模糊,我望着连接家和学校的路,回忆着早上妈妈穿的衣服,渴望路上能浮现那个颜色的身影。




尽管每次希望都落空,我还是希望下雨,我还是望着家的方向,我还是在教室和屋檐下祈祷,希望奇迹出现,希望妈妈到来。




我希望妈妈能对我温柔一点。我生病了,晚上咳嗽不停。妈妈翻来覆去,被吵醒了,会呵斥:“咳个不停干什么!吵得人都没法睡!”我不敢再咳,可又控制不住,难过极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作文里都在歌颂妈妈好,可是为什么我感受不到呢?




我自卑,软弱,不敢尝试新事物;


我觉得自己丑,孤单,没人爱;


我拖延,做事拖拉;


我想努力,但没有力气,像一只被困住的野兽,无力突破。






后来我听到一个老师说:一个孩子,如果幼年期得不到好的照料和关爱,她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她在一次次的无望后,最后会演变成隐藏的很深的绝望,在她身上种下种子,从而她整个生命的底色就是无奈,无力和悲凉的。


这样的孩子会丧失探索的兴趣和动力,也就是不敢尝试新事物;会对自我价值感深深的怀疑;还会陷入行动的停滞,也就是老话说的懒。




当我听到这里时,顿时泪流满面,好像一下找到了自己无力的原因。


我想拥抱自己的过去,那个时光深处孤独的、不曾被爱过的小女孩,跟她握手言和。




因为看到,所以想放下。





02




最黑暗最无力的岁月,是结婚生子那两年。




怀孕了,我一人在苏州,婆婆来照顾我,两人蜗居在一个不到10平米的合租房里。




我下班后,不敢直接回家,在楼下的长椅上坐到往来的人群逐渐稀少,万家窗户的灯光渐次亮起,才起身回去。




一如既往地,面对她红肿的双眼和绵延的哭诉:她养了个没良心的儿子,不想活了。只因他儿子每晚给我打电话。




“既然大起这么关心你,让他从大连来伺候你!”来苏州的第10天,婆婆扔下句话,扬长而去。




我一个人上班、下班、做饭、孕检、赶着春运的人潮回家待产。




陪我在医院生产的是我的哥哥。




生完孩子后,住在婆婆家,从她不让我回娘家、不吃我带回来的食物……各位可以脑补我们的相处多么风花雪月。




如果你要问我那年多少岁,不如问我走过多少风雨和山水。






孩子一岁多时,我来青岛,住在大起单位的房子里,那是个大院,没有什么人。他周末回来一趟。




白天黑夜,没有左邻右舍,没有亲朋好友,我一人带着孩子买菜打针,穿梭医院和菜场。




我不敢麻烦黄打个水换个灯泡,他会原地爆炸;




我不能给妈妈倾诉,她会说让你婆婆过去;




我不能回去,哥哥说过“敢回来就把她绑起来”。




往前,不知道能去哪里;往后,身后空无一人,山谷寂寥,大地沉默不语,没有可归的大门。




我站在在暮色四合的广场上,抱着孩子,头晕目眩,不知今夕是何年。






时间如河流,亘古如斯地流淌,日复一日,乏味又疲惫。




我眼里的光在孤岛般的生活中逐渐熄灭。




大起说出去散步吧,我不想动弹;他说周末了,春暖花开的,我们去踏青吧,我不想动弹;他说,我们去商场吧,去给你买几件衣服,我不想动弹……用他的说,我就是一个懒洋洋的老母鸡。




我想,要不就算了吧,生命没意义。




我抱着孩子站在大桥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真想一跃而下。可是大海这么美,美的地方出奇多,孩子还没领略过,难道我就要让他离开这个世界了吗?




孩子会长大,日子会捱过去。




这份微弱的希望和最后的一丝不甘,成了冗长的黑夜里唯一的光,指引着我出去。






03




顾城说,如果痛恨所处的黑暗,请你成为你想要的光。


不要让悲伤成为困住你的监牢。




所以,我去工作、跑步、学习、看心理医生、跟老公沟通……




工作,让我跟社会保持连接,找到归属感,不论大小成绩,能慢慢找回价值感。独立筹办的公司晚会、跟着老板南上北下去谈客户,这些都成了记忆里的高光时刻,它们的光芒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你也是有能力的人,不要小瞧自己。




跑步,能够让我找回掌控感,交到更多同频的朋友,拓宽生活圈,。趁孩子没起床,我先跑上5公里,看着天边初升的太阳,听着自己迅速有力的脚步声,心中升腾起希望。




学习、看心理医生,让我成长,得到疗愈。


我看到自己千疮百孔的童年,居然没有长成问题少女,心中升起无限的爱怜。哪怕全世界没人爱我,我也依然爱自己,好好吃饭、坚持冥想、写情绪日记。




我练习沟通表达,跟老公表达我的需求,我的情感,改变可改变的,评估不可改变的,如果依然相处困难,那我会切断关系,走出婚姻。




我慢慢地长出力量来,按我的意愿构建我的生活。


原生家庭和成长的创痛,依然令我伤感。但只要我不让它困住,就依然能飞向光的方向。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踟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




愿我们都有勇气向光而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